在舟山,李科平是名副其實的“漁老大”。從“舟山漁民遠洋魷釣第一人”到舟山首批擁有遠洋作業資格的民營企業——舟山市華鷹遠洋漁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投身漁業四十余載,他始終勇立潮頭。
走進李科平的辦公室,大海的氣息撲面而來:木質方向舵、巨幅世界地圖、漁船模型……望著窗外的沈家門漁港,李科平向記者講述了他從事漁業40年來最難忘的三次遠航經歷。
改革開放以來,舟山漁業由集體統一經營轉變為聯產承包責任制,李科平趕上了漁業發展的“黃金時代”,逐漸成長為普陀蝦峙島的“漁老大”。
舟山漁民靠海吃海,但上世紀80年代末,近海漁業資源日益匱乏,漁業發展陷入困境。“漁民‘難吃飽’,必須走出去!1995年,33歲的李科平東拼西湊自籌資金200余萬元,從國外購入一艘二手魷釣船。同年7月,他駕著這艘編號為“浙遠東815號”的魷釣船,駛向北太平洋,開啟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萬里遠航。
茫茫大洋,漁民的命在浪尖上打轉。背著100多萬元的債務探索未知海域,李科平的身體和精神承受著巨大壓力!暗谝粋月,啥也沒釣到,要債的人堵到了我家門口!彼貞浀。
大海最終沒有辜負他,6個月后,魷釣船滿載魷魚回到蝦峙島,這喚起了舟山漁民的遠洋夢。經過多年發展,2017年,舟山市共有遠洋生產漁船581艘,遠洋漁業產量38.22萬噸,產值41.3億元,占全省的近七成。
2003年,李科平創立舟山市華鷹遠洋漁業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有遠洋漁船21艘,其中,公司第一條冷藏運輸加工船“欣洲輪”是他的“心頭肉”。
“沒有冷藏運輸加工船,就需要與運輸公司合作或者借用其他漁業公司的船,從成本和便利性上考慮都不是長久之策。”李科平說。近年來,我國遠洋漁業從捕撈向冷藏運輸、市場營銷等全產業鏈延伸,他順勢而為,購入“欣洲輪”。
2011年,李科平第一次乘“欣洲輪”出海。這次遠航是舟山遠洋漁業發展的重要一步。
“快,把魷魚運上來,這批魷魚要成為沈家門最新鮮的貨!”釣線收起,剛剛出水的魷魚鋪滿甲板,在李科平的指揮下,“欣洲輪”火速駛回沈家門。一路上,新鮮的魷魚被剖開洗凈,放入冷庫。
“欣洲輪”帶回的魷魚成了搶手貨。舟山其他遠洋漁業企業紛紛效仿,各種型號的冷藏運輸加工船駛入沈家門……如今,舟山遠洋漁業已實現海上“捕撈與加工”一體化,加工、捕撈、運輸無縫銜接。在舟山的引領下,浙江遠洋漁業蓬勃發展,2017年全省遠洋漁業產量49.5萬噸,產值60.3億元,均占全國四分之一。
2012年后,李科平不再作為船長出海,而是把精力放在海洋生態保護和研究遠洋漁業如何可持續發展上!耙郧拔矣X得這都是些書本上的‘大道理’,漁民怎能不捕魚呢?但一次遠航的偶然經歷,讓我的觀念徹底轉變!崩羁破秸f。
捕撈間隙,李科平喜歡海釣。“那次,我運氣不錯,釣上了一條金槍魚。但它求生心切,拽斷了魚線!
金槍魚跑掉了,它受了傷也活不久,這讓李科平遺憾不已。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幾天后,某國的海事人員找上門來,要對李科平罰款:因為金槍魚死掉后會污染海洋。
“人家罰得有理。海洋環境資源不保護,子孫后代哪還有魚可捕?”李科平說,“有了那次經歷,我變成了‘愛魚人’。現在我每年都要組織漁民去舟山近海放流魚苗!
不再當船長的李科平,還是喜歡別人叫他“漁老大”!斑@是舟山遠洋漁業發展帶給我的榮譽,我也要繼續為舟山遠洋漁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擊楫中流!崩羁破秸f。
記者感言
浙江遠洋漁業看舟山。改革開放以來,舟山遠洋漁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轉變。在這一征程中,“漁老大”李科平留下了一個個時代印記。近海漁業資源匱乏,他第一個走出去;舊船跟不上遠洋漁業發展新要求,他帶頭造新船;為了海洋生態保護,他為漁業可持續發展四處奔走。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以李科平為代表的舟山漁民正逐浪前行,續寫漁民與大海的藍色傳奇。(記者 王世琪 林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