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出全域農景繁華
2016-09-09 14:51:00 來源:農民日報
本報記者石亞楠
從被確定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的一刻起,遼寧省盤錦市就開始了全域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和實踐。近十年來,盤錦市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為抓手,通過打造宜居鄉村,破解了城鄉二元結構的難題,釋放出了多元農村經濟增長點,轉型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轉型之路,久久為功。盤錦市委書記孫國相說:“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關鍵在于執行力。從2014年開始,我們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加大了宜居鄉村建設的工作力度。全體干部群眾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干勁,立說力行,只爭朝夕,實現了305個行政村各美其美。”
住哪都一樣全域城鄉一體化建設蹄疾步穩
“我們的城鄉一體化建設,不是簡單地用城市思維去搞運動式建設。而是讓城市更像城市,讓農村更像農村,城鄉更加融合。”盤錦市城鄉一體化建設辦公室主任劉志成介紹道。
走進大洼區新興鎮王家村66歲老人高凌山的家中,巨大的院落被老人打理得綠意盎然,蘿卜、大蔥、黃瓜、棗樹、山楂樹……各種果蔬相映成趣。在盤錦市區做了15年裝修生意的他決定為自己晚年尋個好住處。于是,今年春天,高老和老伴在這里安了家。“現在農村和城市一個樣了,用水用氣都方便。農村環境還好,還能打理菜園子。活了這把年紀,不愛跳廣場舞,就愛倒騰點瓜果青菜。”老人笑著說。
如今的盤錦市農村,家家通燃氣,戶戶有自來水,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隨著公共服務“四個一”工程的推進,現在村村都擁有“一個公共澡堂,一個公立衛生所,一家超市,一個文化廣場”。“住在哪里都一樣”是村民們的普遍感受。
“你看,現在王家村的每條街道都安置了路燈,并配備了一名信息采集員,每天定時檢查這些路燈的照明情況。如果有一盞路燈不亮,采集員就將信息發送至鎮上的手機終端。鎮上就會立刻派單給路障公司,公司的維護人員要在3天內將故障修好,否則就會被區里問責。”王家村黨支部書記張遠指著村口一排排衛兵一樣矗立的路燈對記者說道。
針對村民夜間出行困難的實際,盤錦市在全市農村實施了村屯亮化工程。按照每村不少于100盞的標準,在全市鄉村累計安裝路燈2.84萬盞,實現村莊100%亮化。路燈的安裝中不僅實現因地制宜、科學分布,還聘請專業監理機構對路燈安裝全過程進行監督,嚴把工程質量關。
下一步,盤錦市將以打造漁雁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為轉型升級的新載體,帶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就近城鎮化,繼續推進全域城鎮化,全面實現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管理、一體化發展。
建好更要管好宜居鄉村建設致力村村美麗
隨便走進大洼區榆樹街道曾家村一戶農民的家中,院中放置的三個顏色不同的垃圾桶都會吸引訪客的目光,桶上分別標注著廚余垃圾、可燃垃圾、其它垃圾。榆樹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海良對記者解釋道:“給村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的時候,編了個口訣‘能爛的做肥料;能燒的做燃料;其余的別扔掉。’方便大家記憶。我們還做了垃圾分類的調查問卷,全部答對的村民可以獲得村里超市的購物券。這樣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就被我們調動起來了。”
垃圾遍地的農村絕對不是美麗鄉村。盤錦市宜居鄉村建設就是從殲滅垃圾堆的戰役中打響的。村內村外、田間地頭、道路兩側、城區周邊,各類垃圾都進行了集中徹底的清理。三年內共清理垃圾72.7萬噸,取締垃圾堆6.5萬座。現在,各村鎮已建立了鄉村垃圾住戶定點投放、保潔員收集分類、垃圾清運作業統一清運的運行體系,長效的保潔機制建立起來。
在曾家村村后,一池綠水碧波蕩漾,一個木質的休憩小亭子嵌在池心。走進小亭,水中嬉戲的魚兒清晰可見。如果不是村主任介紹,完全看不出這是一座正在工作的污水處理站。這個采取分散式收集、集中處理的處理池,通過1.4萬米的污水管網,把每戶村民每天產生的污水集中到一起,處理后的水可以直接用于農田灌溉、水產養殖。
如今的盤錦市農村,村村通柏油,綠樹排排站。“群眾積極參與是我們取得宜居城市建設取得成效關鍵的法寶。老百姓享受到宜居鄉村建設的實惠,農民的參與積極性都很高。”市住建委主任李之棟說。
“宜居鄉村建設不易,更難在管理。我們必須把鄉村治理納入城市的日常管理之中,形成一個長效機制。否則今天是這個景象,明天又會退回到原來的生產生活方式中。”市長高科說。
創意農業激活鄉村游休閑農業打造多元經濟增長點
極目遠望,隨風搖曳的稻穗連天接海。在入口處的智能化租車系統租上一輛自行車,騎行于無邊的稻浪之中。沿途中,不僅能在稻文化展示屋中了解水稻品種,研習稻作文化,還可以登上木質觀光塔觀賞栩栩如生的稻田畫,更有親子空間、書吧等不同主題的樂園。這個全長30公里,途徑6鎮10村的項目就是盤錦市大洼區打造的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少有的“行走中的稻田博物館”。
“我們拿出大洼區1/3的面積來打造這個‘稻田慢行系統’,這是一次傳統農業向創意農業的升級,也是與文化、健身、旅游融為一體的有益探索。這種鄉村旅游模式的建立充分拉動了周邊其他產業的發展。項目自今年試運營以來,輻射效應明顯。民宿、餐飲、溫泉等周邊多類產業被充分帶動起來。”大洼區文旅局局長孫大勇介紹說。
“農業轉型的重點在于積極開發農業的多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而休閑農業中的‘創意’元素,即創意農業,能夠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游相融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拉長農業產業鏈,使農民獲得更多增值收益,促進了農村發展方式的深層次轉變。”盤錦市農委副主任駱漢兵講述了下一步農業轉型的著力點。
“鄉村旅游是一個前景廣闊的產業,是帶動盤錦市農民創業、增收的重要產業。我們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發展、服務業的提升、文明城市的創建等等都為鄉村旅游發展注入了全新的動力和能量。未來還要努力提升鄉村旅游的品質和內涵,植入更多的文化理念,開發豐富的旅游產品,打造獨特的盤錦鄉村旅游品牌。”高科信心百倍地描繪著盤錦市鄉村旅游的未來。
編輯:王肖軍
關鍵詞:全域;宜居;城鄉一體化建設;鄉村旅游;大洼
記者今天從相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國家旅游局定于9月9日-11日在寧夏中衛市召開“全國全域旅游推進會暨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標準研討班”,國家相關部委和部分省區領導、各省區市縣旅游部門負責人和媒體代表近千人參會。
2016-08-25 19:32:34
2016-08-22 09:19:00
記者從成都市工商局獲悉,企業登記“局所聯動,全域通辦”新模式于8月10日起在成都全市各區(市)縣范圍內推開實施。考慮到各區(市)縣在地域特點、社會需求、登記業務數量、登記工作人員及設備配置等方面的不同情況,通知中也明確提到各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根據本轄區情況推進“局所聯動、全域通辦”登記制度改革,將設于當地政務服務中心工商窗口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業務部分或全部延伸至轄區內符合條件的基層所登記窗口。
2016-08-19 18:30:5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