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大理4月18日消息(記者 趙貝貝)在第32屆中國(長安)蘭花博覽會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200余盆精品蘭花參展,其中“蓮瓣蘭藝草貴妃”斬獲特金獎,“蓮瓣蘭藝草錦上花”摘得金獎。同時,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與鶴慶縣完成會旗交接,標志著第33屆中國蘭花博覽會正式進入“鶴慶時間”。
鶴慶縣有1100多年種植蘭花的歷史,素有“中國蓮瓣蘭之鄉”“大雪素之鄉”的美譽。在本次博覽會上,除“蓮瓣蘭藝草貴妃”“蓮瓣蘭藝草錦上花”獲得特金獎和金獎之外,鶴慶展區的“小陽臺大產業”板塊,立體呈現了鶴慶從零散式家庭養蘭到產業集群的蝶變歷程,蘭花產業在鶴慶已然成為“美麗產業”,并且不斷發展壯大。至目前,投資3.4億元建成的特色花卉產業園一期,已入駐46家龍頭企業。自2021年起鶴慶縣每年安排600多萬元,并出臺各項文件多方面支持特色花卉產業發展。
據悉,鶴慶擁有蓮瓣蘭品種近千個,占云南60%至70%的單品種苗資源,全縣9個鄉鎮96個行政村普及蘭花種植,85%的農戶掌握蘭花養護技術,小陽臺、小庭院成為產業發展的“細胞單元”。在鶴慶有40年來從不間斷的蘭花集市和年交易額上億元的專業市場。
“蓮瓣蘭藝草貴妃”斬獲特金獎(央廣網發 鶴慶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朵蘭花帶活一方經濟。鶴慶縣有1.5萬人依托蘭花種植就業,脫貧戶占比12%,職業花農與電商主播隊伍高達千余人。截至2024年底,全縣蘭花種植戶達9600余戶,種植面積2000余畝,盆栽數量300余萬盆、1500余萬株。2024年產值7.2億元,畝均產值35.6萬元,是傳統農業的50倍,真正實現“小空間撬動大經濟”。
悠久的蘭花種植歷史,也讓蘭花符號融入民居雕刻、白族壁畫、手工刺繡中,鶴慶人養蘭愛蘭由此可見一斑。2023年蘭花被確立為縣花,成為刻入地域血脈的文化標識。隨著中國蘭花博覽會“鶴慶時間”的開啟,該縣正以蘭博會為契機,推動產業向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升級,勾勒“全國蓮瓣蘭集散地”“全國蓮瓣蘭交易中心”“全國蓮瓣蘭種植和種苗基地”的宏偉藍圖。
接棒第33屆中國蘭花博覽會后,鶴慶按下“快進鍵”,打好籌備會展“組合拳”,組建13個專項工作組,投資700萬元改造特色花卉產業園,規劃69畝開幕式場地及7206平方米5大主題場館,加大特色花卉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力度,從文旅融合到旅居鶴慶全方位推進,著力辦好“惟有蘭花香正好”的國家級盛會。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