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想必這首兒歌大家都耳熟能詳,也看過《葫蘆兄弟》這部經典的動畫片,景洪市也有著同樣的“葫蘆七兄弟”——它們就是景洪市市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的7個示范典型。它們如同“葫蘆七兄弟”各有神通,在各自的行政區域如齒輪般協同運轉,為群眾解決糾紛發揮著重要作用,共同筑牢社會和諧穩定的根基。

景洪市綜治中心:“紅娃領建核心站”——硬核聚力彰顯樞紐效能

景洪市綜治中心作為全市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與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的核心樞紐,聚焦統籌協調、組織實施、指揮調度、督促落實四大核心功能。通過規范化建設盤活現有場所與人員資源,創新采用常駐、輪駐、隨叫隨到的聯動調解模式,整合公安、檢察、法院、司法、信訪、人社六個部門力量常駐,并融合行政復議、勞動仲裁等功能,引導群眾在法治軌道上定分止爭。

依托“平安版納”基層治理信息平臺,構建起縱向貫通14個鎮級綜治中心及村(社區)、網格,橫向聯通59家行業部門的全域指揮體系,成功破解矛盾糾紛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流轉的堵點問題。建立日常管理、工作例會、督辦問責等五項制度議事管事,形成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構建“登記受理—先行調解—風險研判—分類流轉—跟蹤督辦—案結事了—總結分析”的完整處置鏈條,推動入駐部門單位按照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路線圖”有序開展工作。

2024年以來,景洪市累計登記受理矛盾糾紛19141件,同比大幅提升107.93%,感知率同比飆升203.7%,發出催督辦函117次,有力推動“案結事了人和”。

景洪市綜治中心第一分中心:“橙娃”值守瞭望臺——雙向引導拓寬感知渠道

景洪市綜治中心主動作為,在市法院設立市綜治中心第一分中心,創新推出“雙向引導”機制——經當事人同意后,將糾紛引至調解室由特邀調解員開展訴前調解,既尊重當事人意愿,又高效促成矛盾化解。

該機制成效顯著,已成功分流475件民商事案件,直接推動市法院民事一審案件受理數環比下降19.32%,不僅有效緩解了訴訟壓力,更以非訴途徑為群眾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紛方式。

允景洪街道綜治中心:“黃娃”鎮守調解崗——銅頭鐵臂夯實實戰根基

面對轄區人員密集、矛盾糾紛量居全市鄉鎮街道之首的復雜局面,允景洪街道堅持以綜治中心為核心抓手,創新推行多方聯勤聯控、齊抓共管模式,通過深耕網格整治、力促矛盾化解、精細服務重點人群等舉措,推動網格治理實現從“分散治理”到“協同共治”的轉變。

2024年治理效能顯著彰顯,“三類案件”同比降幅達70%,矛盾糾紛數量下降45%,調解成功率高達97.49%,更實現連續三年命案“零發生”,用扎實成效筑牢基層治理根基。

嘎棟街道綜治中心:“綠娃”攻堅整治點——烈火破冰促新老市民一家親

一句熟悉的北方鄉音,成為嘎棟街道“新老市民”心貼心的紐帶。嘎棟街道綜治中心因地制宜,創新“五老”調解員+“新市民”網格長協同聯動的工作模式,巧妙選聘熱心公益“五老”人員與“新市民”代表組成調解搭檔,前者熟諳本地人情世故,后者通曉異鄉生活不易,合力用家長里短的“土話”在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中發揮獨特橋梁作用。

2025年以來,該工作模式已成功調解糾紛273件、調解成功率達92.78%,推動街道整體糾紛量環比下降35.63%。如今,“新老市民”在共話家常、互助互愛中,真正融成了煙火氣里的“一家人”。

勐罕鎮曼聽村委會綜治中心:“青娃”扎根服務港——活水潤心點亮其樂融融

“老根,老根叫上人,快來!我跟游客吵起來了”,“老根,別著急,我們先掃“解紛碼”報送糾紛,再去村委會綜治中心他們會幫調解”。地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傣族園核心區的勐罕鎮曼聽村,作為典型“景中村”年接待游客超230萬人次、旅居者達2656人,常常面臨客居矛盾。

為此,勐罕鎮曼聽村綜治中心創新打造“政企村聯動”治理模式,由鎮黨委副書記掛聯指導,村委會支書任村綜治中心主任,傣族園公司派駐經理和村委會副支書共任副主任,三方7名人員輪流合署辦公。通過企業代表交叉任職,充分發揮企業解紛的主體責任,實現高效協同聯動,今年上半年矛盾糾紛同比下降53.21%,調解成功率98%。

勐龍鎮綜治中心:“藍娃”布控智防網——無形之網織就銅墻鐵壁

景洪市“南大門”勐龍鎮與緬甸第四特區接壤,10萬余人口分布于78.39公里國境線(占全市 69.75%)沿線,跨境違法犯罪占全市81.69%,疊加基層治理共性問題與涉邊管控難題,治理難度大。

基于復雜的形勢,勐龍鎮創新將黨政軍警民指揮中心運行機制與綜治中心運行機制深度融合,以“五級書記抓邊防”“雙掛聯包保”等舉措破局,吸納公職聯防員、駐村工作隊員作為村寨治理的網格員,開展邊境管控工作的同時,又兼顧起村寨治理的任務,以“面強帶動線強”,進一步夯實綜治中心運行質效。2025年上半年查獲邊民參與跨境違法犯罪人數同比下降42.2%。

新豐社區綜治中心:“紫娃”統籌聚能倉——寶葫引千方拔除物業糾紛根

新豐社區作為外來人員集中的“旅居型”城區基層社區,曾因物業糾紛突出陷入治理困境。在社區綜治中心指導下,各小區創新推行‘五網服務治理’行動方案,通過指導業主依法選聘優質物業服務單位,扭轉了居民與物業糾紛高發的局面,進而促成雙方關系和諧的良性循環,實現小區從“亂”到“治”、鄰里關系從“冷”轉“暖”的轉變以尚居湖岸小區為例,2024年規范網格治理后,居民對物業服務滿意度達90%,物業與居民、居民間矛盾糾紛為零,物業費收繳率從不足60%躍升至95%,房價穩定在8000元/㎡以上,較周邊小區高出2000元/㎡有余,成為治理成效的生動注腳。

這“葫蘆七兄弟”雖在不同點位,卻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它們像一張織密的網,將糾紛化解的脈絡緊密串聯,又像一股擰成的繩,把平安和諧的暖意送到群眾身邊。未來,隨著綜治力量繼續扎根,這七股力量必將擰成更強勁的合力,引領全市綜治中心提效實干、聚力賦能,讓景洪市的平安底色亮得更透,群眾的幸福感實得更穩!(景洪市委政法委)

編輯:魏文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