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施甸縣:食用菌撐起大產業

楊雪梅正在搬運香菇 通訊員 段茸茸 攝
近年來,施甸縣依托當地龍頭企業,精準適配不同種植模式和菌種,把分散的農戶、閑置的勞動力、脫貧村的資金有序整合到產業鏈中,形成“藤纏樹、產業興”的發展格局,讓小香菇撬動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凱禾公司是施甸食用菌產業的龍頭企業。公司總經理馬開新介紹:“根據當地種植群體及經濟狀況,公司設置了兩類種植模式,一種是面向資金薄弱農戶的認領回購模式,另一種是面向種植大戶的售種助銷模式!
何元鄉李為地村村民楊雪梅是認領回購模式的受益者。公司提供大棚、菌棒和技術指導,她負責日常管理,產出后公司保底回購。這種模式門檻低、風險小,收入可觀。
“我在這里認領了14個大棚,純收入8萬元!睏钛┟沸χf,“種香菇真不錯,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在園區另一端,種植大戶彭積云選擇了售種助銷模式。公司以每棒3元的價格提供菌棒,并免費提供大棚。出菇后,他可自行外銷,或按市場價回售給公司,收益同樣喜人。“我今年種植了25萬棒菌棒,預計總收入30萬元以上!迸矸e云對收成充滿信心。
除了靈活的種植模式,公司還針對不同種植群體,研發馴化了不同特性的菌種。技術好的農戶可選擇精細化管理、高產值的品種,技術一般的則可選擇易管理、產量穩定的類型。彭積云所選的就是高產品種“山東七禾9號”!斑@個品種的一級菇市場售價每公斤10元以上,而且產量比較高,一級菇占比能達到70%以上。”彭積云介紹,優質菌種為他帶來了更高的經濟效益。
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為當地村民創造了大量就近就業的崗位。姚關鎮富陽村村民楊加會就是其中之一。馬開新介紹:“公司平均每天用工200多人,每年工資支出800萬元左右!
產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周邊9個村的集體經濟資金入股,凱禾公司已累計為村集體分紅100多萬元。“我們村已收到10萬元分紅,真正實現了資金變股金!笔┑榭h姚關鎮富陽村黨總支書記楊利軍介紹。
目前,凱禾公司還建起粗加工與精深加工生產線,推出低溫油炸香菇脆、素食干巴等多款深加工產品,產品遠銷廣州、深圳等地,還出口緬甸,顯著提升了產品附加值。(記者 李建國 通訊員 段茸茸 楊林元)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