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這片七彩大地,山水形勝、民族風情濃郁。“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等諸多美譽,打造了云南的一張張文旅“金名片”,吸引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怎樣“守護好旅游這塊金字招牌”,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需要云南在旅游轉型升級的道路上,積極探索、不斷前行,拓開一條文旅融合、惠民增收的新路徑。

從2023年至2025年,云南省委書記王寧在全國兩會期間三次回信關心喜愛云南的網友,邀請大家共赴“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從這些回信可以看到云南省委對云南旅游轉型升級的深入思考、系統謀劃,一幅文旅融合、民生改善的幸福畫卷正在彩云之南徐徐展開。

從“種草”到體驗

云南旅游確立“生活”支點

時間回撥到2023年3月7日,王寧書記給人民網網友回信,首次推介“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并用“六個限量版的驚喜”和“五種旅游時尚”的生活敘事,讓更多人看見了云南的美。

從亞洲象北上南歸的溫暖之旅到紅嘴鷗漂洋過海的春城之約,從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到蒼山洱海的風花雪月,再到朝發夕至游老撾的“瀾湄快線”,這些驚喜是云南獨有的“限定版”。普洱小熊貓莊園體驗研學、德欽松贊梅里山居酒店等候日出、保山新寨“中國咖啡第一村”尋咖香、滇南臨安老城淘建水紫陶壺、怒江老姆登村嗨一場“達比亞舞”,這些逐漸成為在游客心中“種草”的云南生活新時尚。

旅游是云南促消費擴內需的比較優勢。回信中首提生活化符號,讓云南旅游推介有了清晰支點。回信之后,“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取代傳統旅游宣傳,精準戳中當代人遠離喧囂、追求寧靜、尋找詩意的心理需求。很快,“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迅速成為網絡熱詞,無數網友為之“打CALL”,孕育出火爆出圈的大IP。

一場圍繞“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的頂層設計就此鋪開。在5個月后舉行的云南省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王寧書記表示,要始終牢記“守護好云南旅游這塊金字招牌”的殷殷囑托,實現旅游高質量轉型升級,讓“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叫響社會。圍繞“轉型升級”這一目標,會議部署實施促進旅游供給提質升級行動、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行動、加快培育壯大經營主體行動、旅游服務創優提質行動、構建旅游發展良好生態行動、推動旅游發展行穩致遠行動“六項行動”,要讓“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走近更多人。

從“熱度”到“溫度”

文旅融合賦能民生改善

經過一年醞釀發酵,“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全網閱讀量超過260億次,云南多次“上分”。

2024年3月6日,王寧書記向網友回應了什么是“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一年來,很多人問我‘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生活?我想,除了文旅的‘熱度’,更應該有生活的‘溫度’。”他還結合“一老一小”的話題,把“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的內涵,從游客的“遠方”延伸到百姓的“日常”。

從“熱度”到“溫度”,一字之變,內涵豐富。文旅產業的發展,如薪如柴,讓老百姓的生活“熱辣滾燙”;打通民生“痛點”,又能轉化為文旅“亮點”,讓“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成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幸福!

2023年,云南將74.3%的財政支出用于民生。在農村和社區,采用多種形式建起了一間間“幸福食堂”,90%的城鄉社區有了“兒童之家”,很多老人就餐、兒童托育有了著落;深入推進“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由此形成了孟連“334”、魯甸“631”、蒙自“622”等利益聯結機制,種植戶和企業、合作社之間分工與協作,有了穩定增收渠道,錢包鼓了、笑容多了,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更足了;打造“幸福里”勞務用工平臺,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

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傣族古村落曼賀納,傳統民居別具特色,民宿酒店、餐飲、文創等業態欣欣向榮,村民年人均收入超4萬元。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石屏縣,建水古城紫陶文化、團山古村鄉愁記憶與異龍湖生態治理相得益彰。當地通過“文旅+生態”模式,將紫陶產業、高原湖泊治理轉化為富民資源,實現了“碧水藍天”與“文旅興旺”雙贏。在騰沖市和順鎮大莊村,通過發展咖啡文化、電商直播,村民收入兩年翻番,以“鄉村旅居+特色產業”激發鄉村振興動能,“讓新業態吸引新流量,讓旅居客變成創業者”。

一封回信,一個答案,將網友對文旅的關注延伸到民生場景,“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有了更多美好的內涵——它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不僅要讓來云南的人們體驗“有風的地方”,也要讓在這里的人們的生活“樣樣好”。

從“打卡”到“安居”

讓云南客人成“家人”

云南的美好,始于山水,是綠水青山的饋贈;歸于煙火,是千家萬戶的生活。

2025年3月4日,王寧書記第三次給人民網網友回信,愿做“旅居云南”的首席推薦人,邀請大家旅居云南,感受一種“始于山水、歸于煙火”的美好。升維旅居生態,構建終極向往——這第三封信,便是讓“客人”變“家人”的邀請信。

為了留下客人,從2025年起,云南提出以旅游升級為牽引,拉動消費、擴大內需,吸引更多省外、境外游客來云南。從消費端推動云南旅游從觀光游向深度游升級,聚焦食住行、康體居、醫養學等,持續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深化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全域旅游,建設更多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旅游目的地;全力推進“旅居云南”三年行動,盤活農村閑置資產,盤活城市存量房,用3年時間建成3000個以上鄉村旅居重點村,以“好地方+好房子”為主題做優城鎮旅居,以旅居豐富旅游業態。從供給端培育壯大旅游業經營主體,整合優質資源,建設專業化大平臺大主體,培育各類文旅企業,打造全省旅游發展的“火車頭”,形成龍頭企業領跑、各類企業跟上的局面;規范企業經營,抓好升規納統,真正把客流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增加值和稅收。

一系列“迎客”舉措讓網友看到了云南的誠意。從一開始的匆匆“打卡”,到選擇住上一段時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旅居云南,成了“新云南人”。他們有的住進滇池邊的海晏村看日落,有的到曲靖土瓜沖村觸摸鄉愁記憶,有的到文山六郎城村體驗石斛康養,有的干脆租下沙溪古鎮的老院子久居下來。還有來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旅居客,他們做文創、搞農產品帶貨、開書屋和咖啡吧,給鄉村帶來了新的生機活力,還帶動當地村民辦超市、跑快遞、烤面包等,增加了當地居民的收入……

三封回信,如蝴蝶翅膀,在網絡上掀起600多億的傳播流量,撬動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發布推進,“流量”逐步變“留量”,“打卡地”慢慢變成“心安處”,三封回信正化作一個個鮮活的生活圖景,在云嶺大地處處開花。

河南的“麥子奶奶”在西雙版納以工換宿,享受暖冬;重慶夫婦在曲靖土瓜沖村避暑3個月,買菜做飯、泡溫泉,融入當地生活;北京企業家張明遷居昆明遠程辦公,看中了這里的氣候與營商環境……

三封回信,一條主線,云南旅游轉型升級的核心始終是“人”。“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歸根到底是新時代云南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邊疆民族地區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生動展示。守住老百姓生活的“熱辣滾燙”,便是守住了“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的美好,云南旅游這塊金字招牌正越擦越亮。(云報全媒體記者 李熙臨 陳創業)

編輯:魏文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