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麗江4月29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 實習記者 馮宜)春日暖陽下,麗江古城緩緩鋪展出一幅活態文化的畫卷。近日,“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系列新聞發布會麗江專場媒體采訪團走進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地,探尋麗江如何以文化為根脈,煥發出旅居生活的新魅力。
坐落于玉龍雪山腳下的麗江古城,已有800多年歷史。1997年,麗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申遺成功以來,麗江不斷完善機構設置、健全法律體系,建立古城維護機制,探索出以旅游收益反哺文化保護的“麗江模式”。
麗江古城(央廣網實習記者 馮宜 攝)
“保護建設科、文化保護科、市場準入科等科室協同配合,實現古城的精細化保護管理。”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施壽增介紹,從建筑風貌的修繕到非遺項目的活化,麗江正走出一條系統化、規范化的古城保護路徑。
如今的麗江古城,既是一座承載歷史的文化遺址,也是一座有溫度的生活空間。據介紹,當地已打造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手道麗江”、恒裕公等31個文化院落,常態化舉辦民族打跳、民謠廣場演出等活動,讓游客在漫步之間沉浸式體驗活態文化,觸摸千年古城的文化脈搏。
傍晚時分,大研納西古樂會門前,游客們陸續入座,等待一場穿越千年的音樂盛宴。納西古樂融合中原古典樂律與本土民族風格,被譽為“音樂活化石”。“納西古樂主要包括洞經音樂、白沙細樂和已失傳的皇經音樂,源于唐宋時期,在麗江這片土地上傳承至今。”大研納西古樂會負責人文嘉介紹。
納西古樂樂器(央廣網實習記者 馮宜 攝)
1981年,民族音樂家宣科先生對納西古樂進行系統挖掘和整理,促成大研納西古樂會重組。四十余年來,古樂會堅持每日演出,足跡遍及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麗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
進入互聯網時代,古樂也在悄然“煥新”。“我們通過各大平臺直播演出,遠在千里之外的觀眾也能同步欣賞。”文嘉介紹,演出形式也在不斷創新,加入樹葉吹奏、民歌演唱、口弦獨奏等元素,使古樂更具吸引力,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觀眾。
今天的麗江古城,已成為旅居生活的理想目的地。人們在古巷中放慢腳步,在小院中感受納西婚俗展演,在酒吧街聆聽對歌,在清晨陽光下欣賞手工藝人描繪象形文字的細膩筆觸。文化的溫度與生活的煙火氣交織在一起,繪就一幅人與城、古與今和諧共生的畫卷。
文化,讓古城更有溫度;傳承,讓旅居生活更有深度。麗江古城正以全新的姿態續寫著屬于這片土地的文化故事,也成為人們心中那片可抵達的詩與遠方。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