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8月2日消息(記者張強)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天津市從2015年8月起連續十年對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重慶5個地區的16家醫院開展“組團式”醫療幫扶。截至目前,天津市累計派出77批次802人次各類醫療人才,使醫療幫扶從單兵作戰向團隊作戰轉變、從短期幫扶向長期幫扶轉變,為受援地各族人民群眾帶去源源不斷的健康福祉,結出累累碩果。

醫院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天津市先后選派36位管理經驗豐富、醫療技術精湛的專家擔任醫院院長,選派766位相關領域專家擔任受援醫院的科室主任、副主任或首席專家;為16家受援醫院制定醫院發展規劃,建立健全運營管理、績效評價等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推進建設醫療、服務、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系統,不斷向現代化醫院管理邁進。黃南州人民醫院順利通過電子病歷四級評審,向“創三甲”邁出堅實的一步。昌都市藏醫院2022年獲批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是全國唯一一家獲批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的三甲民族醫院。甘南州人民醫院2022年順利晉升三級乙等醫院,結束了甘南州沒有三級醫院的歷史。

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天津市根據16家受援醫院實際,累計打造心內科、眼科、骨科、婦產科、兒科等193個專科,4家醫院與天津市結成眼科聯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轉變。舟曲縣人民醫院新建成健康管理中心,累計服務干部群眾3.1萬余人次,縣級醫院健康管理模式獲得中組部肯定。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實現了跨越式提升,2024年門急診量達62.2萬人次,同比增長19.2%;全年CMI值(指病例組合指數,反映收治疾病的疑難復雜程度及醫療服務整體技術難度)0.95,較2021年提升0.11,醫院處理疑難危重癥能力逐年提高。

急診急救能力顯著提升

天津市投入人力財力推進受援醫院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及新生兒中心“五大中心”和急診急救體系建設,其中國家級、省市級中心共54個,受援地危急重癥搶救能力顯著提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胸痛中心2021年通過國家認證,心臟介入手術量位于自治區級醫院前三、地區級首位。萬州區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優化提升,救護車3分鐘出車率100%,平均急救反應時間8分33秒,位于萬州城區醫院首位。

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天津市通過“團隊帶團隊”“師帶徒”“定向培養”等模式,培訓人員8.5萬余人次,師徒結對2086人次,接收828名人員來津進修學習。天津市現已累計為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定向培養醫學碩、博士36人,專升本人數達到282人;連續11年為甘南州定向培養醫學本科生606人,已有431名畢業生上崗就業。同時,天津市全面落實“多元化”培養工作機制,有效提升當地醫務人員素質能力,形成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

編輯:韓雨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