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7月30日消息(記者褚夫晴)蟬鳴知夏,書香潤心。盛夏的天津市寧河區圖書館內,總涌動著別樣的清涼——有孩童圍坐聽繪本故事,有少年在互動實驗中探索科學,有老人伴著國樂品詩詞韻味……這片浸潤心靈的文化空間,正以精準化服務、志愿力量與本土情懷,編織出一張覆蓋全齡段的閱讀網絡,讓“書香寧河”的圖景愈發鮮活。
分級筑品牌:三大閱讀IP精準對接全齡需求
“精準服務不同年齡層,才能讓閱讀真正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天津市寧河區圖書館館長鄭曉輝說,這正是寧河區圖書館打造品牌矩陣的核心思路。圍繞全齡段讀者的閱讀偏好,館內精心培育三大特色品牌,讓每個年齡段都能找到專屬的閱讀坐標。
針對學齡前兒童,“悅童故事匯”自2019年起便成為親子家庭的“文化必修課”。通過“圖書館+志愿服務+社會合作”模式,60余名專業幼兒教師志愿者輪流上陣,將繪本講解、情景表演與互動游戲融入活動,更聯合教培機構增設英文繪本環節,讓孩子在角色扮演中愛上閱讀。如今,這項活動已持續開展218期,吸引7000余親子家庭參與。“老師講的英文繪本太有趣了,我還和媽媽一起扮演了故事里的小動物!”剛參加完活動的5歲小朋友桐桐舉著手里的卡通貼紙,眼睛里閃著興奮的光。
面向學齡兒童,“禾苗小課堂”以沉浸式體驗點燃探索欲。AR虛擬互動帶孩子“穿越”到恐龍時代,航模實驗讓科學原理變得可觸可感,“知識大挑戰”“詩詞競賽”則以競技感激發求知熱情。在這里,書本里的知識跳出紙面,成為孩子眼里生動的世界。
覆蓋青少年與中老年群體的“寧韻講堂”,則是多元文化的“融合舞臺”。既有“詩詞與國樂的魅力”這樣的文化盛宴,讓聽眾在韻律中感受古典之美;也走進社區開設專場,為老年人講解傳統文化與養生知識,讓銀發群體在閱讀中收獲健康與樂趣。
志愿聚合力:多元服務網絡打通閱讀最后一公里
“閱讀不該被時間和空間困住。”鄭曉暉的這句話,道出了志愿服務的初心。依托志愿者隊伍,寧河區圖書館構建起“線上+線下+流動”的立體服務網,讓書香觸手可及。
線下,志愿者們是活動的“主力軍”:幼兒教師志愿者撐起“悅童故事匯”的日常,科普愛好者在“禾苗小課堂”帶孩子做實驗,文化志愿者走進社區助力“寧韻講堂”開講……他們的身影,讓圖書館的服務從主館延伸至各鎮街分館,讓主題讀書會、元宇宙沉浸式閱讀等活動走進更多生活場景。
線上,志愿者團隊化身“云端主播”,將優秀講座、經典活動搬上微信公眾號等云端陣地,搭建數字圖書館。元宵猜燈謎活動中,志愿者們在線上同步出題、互動,單場便吸引萬余人參與;數字圖書館的電子資源推薦、“館員薦書”專欄,也由志愿者定期更新,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逛”圖書館。
針對特殊群體,志愿者們更顯貼心:為殘障人士定期送書上門,幫他們跨越閱讀障礙;考慮到上班族作息,將線下活動多安排在周末,讓閑暇時光與書香自然相融。如今,覆蓋全區黨政機關、企業、社區、景區的“15分鐘閱讀圈”已然成型,志愿者的腳步,正將閱讀服務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扎根本土魂:讓閱讀成為連接古今的文化紐帶
在推廣閱讀的同時,寧河區圖書館始終錨定“根植本土、活化經典”的方向,讓書本成為讀懂家鄉的鑰匙。
線上“好書推薦”專欄里,志愿者與館員們會特意標注“寧河元素”:從“救世的青春書寫:于方舟詩詞簡論”中,深刻感悟于方舟烈士的救世理想與青春擔當;通過老照片、實物講述蘆臺煤河從“漕運要道”到“文化地標”的變遷;從線下“寧圖展覽”中,老照片、實物展品搭配志愿者的講解,讓七里海畔的紅色記憶、薊運河邊的奮斗故事變得可感可知。
“最近和孩子共讀圖書館推薦的《記憶寧河》,書里提到的地名他都熟悉,現在總追著問老故事呢!”市民李女士說。在這里,孩子們既能通過書本放眼世界,更能在閱讀中觸摸家鄉的歷史肌理,讓文化自信在書香中悄然生長。
從孩童的繪本時光到老人的講堂歲月,從線上的云端互動到線下的志愿身影,寧河區圖書館正以品牌為基、以志愿為橋、以本土為魂,讓閱讀真正融入市民生活的日常,在盛夏的寧河大地上,繪就一幅“全民共沐書香”的生動圖景。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