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陜西啟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保障臨時遇困群眾安全過冬

11月3日,記者獲悉,為切實保障冬季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及臨時遇困群眾安全過冬,省民政廳決定自2025年11月1日起至2026年3月31日,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以下簡稱“專項救助行動”)。

按照“專項救助行動”安排,本次要完善發現報告機制。各地要著力構建全覆蓋、智能化的救助發現網絡,升級指揮調度系統,強化科技支撐。民政部門要主動加強與公安、城市管理、衛生健康等部門的協同聯動,通過組建聯合救助小分隊、開展聯合巡查等方式,共同做好街面巡查和轉介處置。在極端嚴寒天氣、節假日等重點時段,加大對交通樞紐、繁華商圈、旅游景點、地下通道、橋梁涵洞、廢棄房屋、在建工地等區域的巡查頻次和力度。在人員密集區域,科學布局臨時救助點、求助引導牌,積極協調將部分福彩銷售點、社區服務中心等場所開辟為臨時避寒點,前移救助服務關口。創新方式方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志愿服務、公益合作等途徑,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充分發揮環衛工人、快遞員、公交出租車司機、安保人員、夜間值守人員等群體接觸面廣、反應靈活的優勢,暢通信息報告渠道,延伸救助發現觸角,構建群防群助的救助網絡。

聚焦精準幫扶,提升服務效能,實施分類救助轉介。各地對巡查中發現或群眾報告的遇困人員,依法依規進行分類處置。對未成年人、殘疾人、行動不便人員,應協同公安、城管等部門勸導并護送至救助管理機構;對疑似精神障礙患者,及時通報公安機關核查身份,并報告屬地精神衛生中心;對危重病人,遵循“先救治、后救助”原則,立即送醫診治;對不愿入站接受救助的,應提供必要的御寒物品、食品和詳細的求助方式,做好后續跟蹤,并規范留存救助影像及檔案資料。

嚴格落實站內分區分類管理要求,對突發疾病的受助人員,及時送醫救治。針對家暴受害者、務工無著、臨時遇困等不同群體需求,積極提供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就業信息、救助尋親、返鄉協助等專業化、個性化服務,助力其盡快回歸家庭、融入社會。對長期無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滯留人員,按規定程序妥善安置到精神衛生福利機構、社會福利院等公辦機構。

注重源頭治理預防,建立返鄉人員信息臺賬,定期進行回訪。對符合條件的人員,積極協助其對接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相關政策。鼓勵有條件的救助管理機構為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提供場地支持。區域性中心試點單位要加強對周邊地區的資源輻射和服務帶動作用。救助管理機構要加強應急值守,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救助熱線全天候暢通。加強對站外托養機構和合作醫療機構的受助人員探訪巡查,定期面對面了解其實際狀況。各市、縣級民政部門要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對本轄區所有救助管理機構進行全覆蓋檢查,并建立翔實的工作臺賬。確保“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取得扎實成效,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安全過冬。(記者劉曉云)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