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10月11日消息(記者劉昱 實習記者張棟景)在能源變革的浪潮中,陜西正加速構建一幅全鏈條發展的“氫”新圖景。超百家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扎根三秦大地,從制氫、儲運到加注、應用,一條完整的氫能產業鏈已初具規模,這不僅是數字的突破,更是陜西面向未來能源的深遠布局。
“氫能是一種潔凈高效的二次能源。所謂二次能源,是指由煤炭、太陽能、風能等一次能源轉換而來的能源載體。”陜西氫能研究院院長鄭化安表示,“在‘雙碳’目標下,氫的應用不產生二氧化碳,是理想的清潔能源載體,可廣泛應用于工業、交通等關鍵領域。”
發展氫能產業,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推動對化石燃料與原料雙重替代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陜西省錨定發展氫能產業,立足氫能產業發展大勢的長遠布局,于2022年相繼出臺《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陜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為陜西氫能產業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和路徑。
陜西發展氫能產業同樣也是一場因地制宜的重要實踐。鄭化安認為,陜西具備三大突出優勢:“一是政策環境優勢,陜西省委、省政府對氫能產業高度重視,給予了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和支持。二是資源優勢,特別是陜北地區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和風光資源,提供了多元化的制氫路徑,并且應用場景優勢顯著。三是科教人才優勢,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在氫能的制、儲、輸、加、用各環節都有深厚的科研積累,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技術和人才支持。”
按照《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陜西將打造“一核引領,兩軸聯通,三心支撐”的氫能產業發展格局。其中,“一核引領”即依托西咸新區打造陜西省燃料電池產業核心區。
“西咸新區現已成為陜西省的氫能產業聚集區,其中燃料電池是一個主導方向。西安作為‘一核’,其最大優勢在于雄厚的科教實力與深厚的基礎研究底蘊。例如,陜氫研究院已經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就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進行攻關。同時,產業聚集區為這些科研優勢的轉化落地提供了孵化平臺,這代表了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鄭化安介紹。
作為陜西西咸新區氫能產業聚集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氫能研究院肩負著核心使命。
“研究院定位為陜西氫能產業發展的核心智庫與創新引擎,具備科研服務、技術支撐與產業驗證三大核心職能,致力于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鄭化安表示,“我們的核心任務就是聚合行業力量。我們牽頭成立了陜西省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并正在籌備組建陜西省氫能產業協會,旨在凝聚行業的人才與資源,完善產業生態,從而堅定發展信心,真正發揮好行業‘智囊’與‘創新引擎’的作用。”
目前,陜西氫能研究院正圍繞陜西省委、省政府關于能源安全與“雙碳”目標的部署,全力按照陜西氫能“1145”戰略目標推進工作——即以榆林為核心打造氫源高地,構建氫能裝備制造帶,發展交通、工業、儲能、分布式能源四大應用場景,實施技術創新、產業強鏈、示范應用、基礎設施和生態培育五大工程。
鄭化安對陜西氫能產業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他表示,陜西氫能研究院下一步將聚焦氫能產業應用技術開發與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和市場開拓等,穩步推進軟科學培育、硬科技建設、系統技術和樣機開發等關鍵任務,為陜西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力。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