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西安高新區召開社會民生情況新聞發布會,多部門負責人分別就城市建設、教育、社會保障及醫療服務等方面的工作成果與發展規劃進行詳細介紹,全面展示了高新區在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上的顯著成效。
發布會現場(西安高新區供圖)
近年來,西安高新區緊盯“四個高新”建設目標,即“創新高新、富強高新、美麗高新、幸福高新”,以高標準的規劃引領,統籌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加速絲路科學城與絲路軟件城的“兩城共進”。絲路科學城的未來創元中心等25個商服、總部項目進展迅速,未來之瞳總部集群逐步成型,城市展廳、音樂廳已投入使用,創新館也即將完成裝修,區域功能配套日益完善。絲路軟件城同樣成績斐然,眾多商業、醫療及公建配套項目建成啟用,區域城市界面煥然一新,功能品質顯著提升。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西安高新區四年累計新建市政道路245條(段),總長度達236.4公里,核心區路網密度大幅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提升30%。同時,高速路網不斷完善,地鐵15號線建設穩步推進,計劃年內交付使用。公共交通也得到優化,新增及優化公交線路22余條,城鄉公交站點實現500米全覆蓋。
住房保障工作扎實推進。近三年西安高新區建成68個住宅項目,提供4.4萬余套住房,滿足約15萬人的住房需求。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逐漸形成,保障房建設也在有序進行,目前已運營18個保障房項目,共計34958套房源。
生態環境建設成果顯著,西安高新區四年新增綠地面積223.24萬平方米,新建及提升多個綜合性公園和口袋公園,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6%。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停車資源供給持續增加。2025年,西安高新區還計劃進一步擴大綠化面積,新增公共停車位。
在教育領域,西安高新區將教育視為區域發展的關鍵,形成了頗具規模的教育格局,榮獲多項“國字號”和省級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在推動優質均衡發展上,實施多項工程,組建39個“名校+”教育聯合體,實現對多所中小學的全覆蓋,每年提供大量學位,新建學校也保持高水準辦學。
育人模式創新方面,積極推進“五育融合”,建設“大思政課”一體化示范區,打造眾多體育、科學教育示范校及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教學成果豐碩,多項改革經驗在全國交流,多個案例入選教育部推廣典型。
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建立了完善的“引、育、管、評”機制,培育了大量優秀校園長和教師。未來還計劃繼續招聘教師,優化師資隊伍結構。集團化辦學成效顯著,通過“七個統一”促進校際協同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同時,持續推進教育改革創新,組建教育科學研究院,構建數智教育大模型,營造協同育人環境。
社會保障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同樣成果突出。西安高新區在扶危濟困方面,完善保障體系,為困難群眾發放保障金,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救助和就業扶持。養老服務多元化發展,建成公辦示范性養老院,引入多家優質民辦養老機構,形成多層次養老服務供給。
醫療資源配置持續優化。西安高新區推動多家醫院項目建設,構建了完善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15分鐘醫療服務圈”更加堅實。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穩步提升,遷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先進診療設備,開展特色專科建設,專家定期下沉基層。社保醫保經辦服務效能顯著提高,優化服務網絡和模式,推出掌上服務專區,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便利。2024年,高新區還為眾多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減免社保費用,切實惠企利民。
西安高新區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在城市建設、教育、社會保障和醫療等多個民生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未來也將繼續發力,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西安高新區供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