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11月4日消息(記者蘇睿楠 通訊員方亮)鄉村振興,產業為基。地處秦巴山脈腹地的安康市漢陰縣,坐擁漢江、月河水系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加之溫潤適宜的氣候條件,為生態漁業發展鋪就了天然沃土。近年來,漢陰縣錨定生態漁業養殖賽道,持續優化養殖品種,著力培育特色產業。當前,漢陰本土養殖的桃花魚喜獲豐收,在金秋時節勾勒出一幅“魚躍人歡”的增收畫卷,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11月3日,走進城關鎮月河村陰浸溝水庫,在清晨薄霧的籠罩下,工人們正在奮力拉網進行捕魚作業。隨著漁網不斷收緊,一尾尾色澤鮮亮、體態飽滿的桃花魚翻騰出水,銀鱗閃爍間,為斑斕秋日增添了一抹動人的豐收景象。

工人們正在捕魚(央廣網發 劉東 攝)
“我們六月份大概投放了100萬尾魚苗,到現在四個月左右就上市了,產量在20000公斤左右,產值在80萬元左右。”漢陰縣農村供水公司漁業部負責人王進介紹道。
好山好水出好魚。漢陰桃花魚憑借肉多刺少、肉質細膩鮮美等特點,在市場上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為暢通銷售渠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形成了產銷兩旺的良好局面。
“去年他們養的桃花魚我們就收購了,根據市場上的需求,無論規格大小、還是品質,我感覺今年的桃花魚比去年還要好些。整體來說漢陰桃花魚口感鮮嫩、肉質肥厚細膩、魚刺也比較柔軟,客戶反饋還是可以的,市場需求量也挺大的。我們收購來的桃花魚主要銷往安康、漢中、西安等周邊地區,還有一部分銷售到浙江那邊。”安康鴻諾立瑞生鮮有限公司負責人鄺麗說。
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多元化的養殖探索和清晰的發展思路。漢陰縣不僅在傳統水庫進行養殖,還積極嘗試在池塘、稻田、高位陸基魚池等不同環境中進行桃花魚的實驗性養殖,驗證其適應性與可行性。并堅持生態優先、市場導向,穩步擴大養殖面積,提升產業規模,系統推進桃花魚產業向高質量邁進。

色澤鮮亮、體態飽滿的桃花魚(央廣網發 劉東 攝)
“我們今年在池塘、陸基桶、稻田,分別都進行了投放,進行實驗性養殖。從目前的結果來看,今年養殖都是成功的。” 王進笑著說道。
立足資源稟賦,漢陰縣正積極推動桃花魚產業從養殖環節向苗種繁育、產品深加工、品牌銷售等上下游延伸,著力提升產業附加值,構建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生態漁業融合發展體系,讓桃花魚從“水庫鮮貨”變成“增值商品”。
如今,桃花魚已成為漢陰生態漁業一張亮麗的名片。預計今年全縣桃花魚總產量將達20000公斤以上,不僅豐富了群眾的“菜籃子”,更實實在在地鼓起了漁民的“錢袋子”,成為帶動農戶增收、促進鄉村振興的“活水源泉”。下一步,漢陰縣將持續深耕生態漁業,不斷提升桃花魚品牌影響力,讓這尾“致富魚”游得更遠、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