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陜西聯通以“感恩奮進 萬象‘耕’新”為主題的國企開放日活動在渭南市富平縣到賢鎮西仁村舉行。活動通過“數字場景體驗+產業實地探訪”的雙線融合模式,全方位展現陜西聯通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與責任擔當;顒蝇F場展示了聯通十年幫扶成效展示、數字賦能應用產品發布、特色農產品試吃展銷,設置民間藝術展區。畫家以數字鄉村建設為主題現場創作,皮影戲藝人用傳統藝術形式演繹“聯通助農”的生動故事。

科技賦能:打造數字鄉村示范樣板

西仁村是陜西聯通省級定點幫扶村,多年來在陜西聯通的精準幫扶下,依托“黨建+產業+文旅”模式,通過傳統農業融合數字化技術,成功打造了5G葡萄產業園、蔬菜大棚及智慧牧場等特色產業項目,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超30萬元,村人均收入實現翻番,并獲評“數字鄉村省級示范村”。

工作人員介紹縣域數智匯通服務平臺(陜西聯通供圖)

活動現場,嘉賓體驗陜西聯通自主研發并發布的《縣域數智匯通服務平臺》。該平臺集成智慧黨建、產業監測、基層治理等模塊,通過AI算法實現葡萄園墑情預警、奶山羊健康監測等精準管理,推動村務“一屏通辦”,助力基層治理從“經驗決策”邁向“數據決策”。

精準施策:繪就“五大振興”嶄新圖景

陜西聯通以數字技術為筆,在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上勾勒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纳鷦赢嬀。

5G數字化大棚(陜西聯通供圖)

在商洛,有機油葵、木耳,依托電商平臺走出深山;在咸陽長武果園,蟲情監測精準度提升達90%;在西安九間房艾草基地,開出振興“千金方”;在安康柳林村稻田,智能灌溉系統實現節水增產;在寶雞太白菌菇“沃大棚”,自動化調控保障菌菇品質穩定;在銅川廣陽村蔬菜田,監測技術推動綠色種植高效發展;在延安南頭村,2630畝光伏板匯聚“藍色能源海洋”;在漢中,水質傳感器與AI攝像頭實時精準監測魚塘,有效解決養殖難題;在涇陽安吳村,元宇宙第一書記“安小吳”生動講述紅色歷史,AR技術賦予古老“四色農業”嶄新活力;在榆林梁家溝小學,援建電教室搭起現代化學習平臺,“聯通網”連起“山里娃”。

融合創新:激活鄉村發展振興引擎

陜西聯通堅持融合創新發展,不斷探索數字生態,激活鄉村經濟新動能。創新打造“通信合作社+數字鄉村平臺+直播賦能”助農模式,已累計為2700個村實現增收3300萬元,有效壯大集體經濟。同時,依托自身網絡、技術和平臺優勢,全力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數字鄉村”3.0平臺累計服務4500個行政村,覆蓋667萬人口,基層黨建、平安鄉村、數據駕駛倉等功能得到廣泛應用。

此外,陜西聯通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與西安郵電大學聯合成立陜西直播產業研究院,以人工智能為引擎構建新質生產力。結合自研“直播云服務平臺”、元宇宙技術和“數字人+農人”直播帶貨模式,運用XR技術,解鎖虛擬直播新視界,發起直播助農千村行活動,為4萬余名新農人提供直播電商技能培訓,打造了一批縣域直播基地,帶動農產品銷售累計超過3億元。

十年答卷:書寫鄉村振興時代篇章

脫貧攻堅以來,陜西聯通持續加大農村地區網絡建設投資力度,累計投入近68.5億元,新建基站5.5萬個,全省行政村4G覆蓋率達到99%,5G覆蓋率達到94%。

同時,以產業幫扶為牽引,陜西聯通精準培育實施幫扶項目,累計投入和引入幫扶資金近4000萬元,援建幫扶項目443個,累計購買和幫助銷售幫扶地區農產品2473萬元。選派駐村干部401名,參與167個行政村定點幫扶,以央企擔當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陜西聯通供稿)

(注:此文屬于央廣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編輯:陳鏘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