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剪輯:張雪妮

央廣網榆林7月30日消息(記者侯凱奇)7月29日下午,由陜西省公安廳、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主辦,榆林市公安局、中共榆林市委網信辦、央廣網陜西頻道承辦的2025陜西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法治專題活動在陜西榆林市圖書館舉行。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王四新,以《數字時代公民的自護之道》為題開展專題報告,為公眾應對新型網絡風險提供智慧錦囊。

王四新在《數字時代公民的自護之道-以個人信息保護為例》的主題演講中提到,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已經進入了人工智能的新時代。在數字時代,個人信息安全面臨全新挑戰,網民在使用人工智能軟件時應具有自我保護意識。“我們網民在網絡沖浪時,有沒有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心中有沒有這根‘弦’至關重要。”王四新說,近幾年公安、網信等部門舉辦活動,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我們公民的網絡安全意識。此外,王四新還強調,政府、企業、社會組織需協同構建治理體系,共同維護清朗網絡空間。

如何避免老年人在互聯網上當受騙?專題報告后王四新接受記者采訪時補充道,首要問題是要控制好老年人的“錢袋子”,讓老年人無法隨隨便便就可以向外人轉賬,就幾乎可以杜絕90%的問題出現。此外,家人還需要更多地與老年人交流、更多陪伴老人、及時關注老年人手機上的軟件下載情況,讓老年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可以有效避免老年人沉迷于網絡并上當受騙。

編輯:劉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