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7月25日消息(記者張偉 實習記者張雪妮)7月24日,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重點領域攻堅硬仗”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水利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宇濤,陜西省水利廳規劃計劃處處長楊軍嚴出席,圍繞“全面推進陜西水網工程建設、支撐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主題,介紹有關情況。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十四五”以來,陜西全省水利建設投資規模持續攀升、屢創新高。截至2025年6月底,陜西“十四五”期間累計完成水利投資1928.50億元。開工建設了引漢濟渭二期、東莊水利樞紐、延安王瑤水庫擴容工程、蔣家窯則水庫等一大批惠及民生的重點水利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引漢濟渭三期、東莊水利樞紐供水工程、漢中焦巖水庫等項目前期工作。
新聞發布會現場(央廣網發 張雪妮 攝)
宇濤介紹,“十四五”以來,陜西省水利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水網重大工程的工作要求,立足全省水資源稟賦條件、地理水系基本特征,聚焦南北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生態環境整體脆弱等短板弱項,深入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秉持“南調漢水、東西引黃、縱橫成網”的構架,謀劃構建“兩域貫通、三區互聯、多庫聯調、五縱十橫”的陜西水網總體格局,推進建設了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強保障、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
據了解,東莊水利樞紐大壩提速澆筑,水墊塘、二道壩主體工程全面完工,預計2025年11月下閘蓄水,累計完成投資118.80億元,占批復總投資的72.61%。引漢濟渭調水工程全面建成投產,2022年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2023年7月實現向西安先期供水,已累計向西安供水超2.8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關中地區用水緊張局面,特別是今年陜西春夏連旱期間調水1.2億立方米,有力保障了西安城區的供水安全。
楊軍嚴介紹,陜西省高位推動成立省級幫聯機制解決難點堵點,系統布局印發《陜西省水網建設規劃》并建立“四個一批”項目庫,納入項目2031個,總投資3662億元;兩手發力搶抓政策機遇,爭取各類資金并推廣“公益性建設+”等模式,促成政金企對接獲超2000億授信,落實政策性資金1060億、撬動社會資本506億;建章立制制定7部規范性文件強化工程建設全周期管理;加強協調與多部門建立常態化機制打通要素保障壁壘,共同推進項目建設。
2023年陜西爭取增發國債項目資金108.78億元,涉及303個項目,任務全部圓滿完成。榆林黃河東線馬鎮引水工程黃石溝水庫大壩封頂,13條隧洞全線貫通,四級泵站主體完工。普化水庫完成導流洞開挖襯砌,左右壩肩邊坡土方開挖至893米高程。斗門水庫北池庫區已建成蓄水,南池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石頭河水庫灌區東干渠霸王河渡槽替代工程已于2024年12月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預計今年9月完工投運。
水網建成后,陜西水資源承載能力將顯著提升,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將覆蓋100%的設區城市、86%的縣級城市和69%的灌溉面積。全省縣級及以上城市、重要工業園區防洪標準將全面達標。秦嶺、黃河流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三大屏障”穩固筑牢,減沙、增綠、降碳效果持續增強。“下一步,陜西省水利廳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持續高標準推進陜西水網工程建設,系統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全面提升陜西省水安全保障水平,助力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宇濤表示。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