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1月5日消息(記者 馮麗)11月5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再啟盛會。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此盛大啟幕,萬商云集,展覽面積突破36.7萬平方米,參展企業新增600余家,29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齊聚。這場以“開放共創新機遇 合作共享新未來”為主題的盛會,正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錨”與全球創新的“首發站”。

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5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本文圖片均為央廣網記者 馮麗 攝)

全球機遇在此匯聚

“在充滿挑戰的世界中,中國以穩健增長、技術革新和制度型開放,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這一觀點成為眾多參展商的共識。作為連續八屆參展的進博“全勤生”,SYR漢斯希爾中國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質量官唐鵬深有感觸:“從首屆36平方米的展位起步,到如今建成本土化生產基地,進博會讓我們完成了從‘參展商’到‘投資商’的華麗轉身。”

第八屆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人頭攢動

唐鵬在進博會現場分享了他的觀察:“八年來,我們見證了進博會從‘展示窗口’逐漸轉變為‘交易橋梁’,如今更成為創新孵化和價值共創的平臺。2023年我們斥資5000萬元在浙江建成首條軟水機產線,這正是進博會溢出效應的生動體現。”

在消費品展區,高級珠寶品牌V MUSE聯合創始人兼CEO樊曉光動情地說:“我們是在進博會上長大的品牌。2022年我們將品牌首發放在進博會,所以每年參加進博會就是我們的生日。”今年,V MUSE以“鳳凰之姿”為主題,帶來了25件展品,其中17件是首次在進博會亮相。

第八屆進博會消費品展區內觀眾在某珠寶展品前駐足拍照欣賞

開放,是進博會最鮮明的底色。本屆進博會吸引15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其中123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企業參展數量同比增長23.1%。來自最不發達國家的163家企業帶來特色產品,同比增長23.5%。

未來場景觸手可及

漫步“四葉草”各大展館,仿佛穿越到未來世界。人工智能、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精準醫療等前沿科技不再是概念,而是可觸可感的現實體驗。

在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西門子醫療亞洲首發的“極速能譜血管造影系統”引發關注。該設備可在2.5秒內完成術中成像,將卒中患者的救治時間縮短30分鐘。“這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生命通道的革命性突破。”西門子醫療參展負責人表示。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各展區內參觀者絡繹不絕

帕馬機床現場工作人員路國光介紹:“我們不斷將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先進技術融入機床產業。雖然機器人設備價值不菲,但作為我們產品的一部分,這正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現。”

復星醫藥展臺上,全球首款立式粒子治療系統Marie引人注目。它通過顛覆性設計,將治療室從120平方米壓縮至30平方米,讓尖端放療技術更加普惠。而在人工智能賽道,人形機器人機甲格斗、具身智能家庭陪護機器人、AI輔助手術導航系統等創新產品同臺競技,展現智能時代的無限可能。

科技重塑產業生態

“進博會是我們唯一參加的境內展會,也是創新成果的首發地。”唐鵬告訴記者,“從智能前置過濾器單品到全屋好水解決方案,每款產品都精準對接中國市場需求。我們的暖通‘無憂三寶’低碳水系統不僅實現亞太首發,更入駐進博文化展示中心長期展示。”

復星醫藥品牌與公眾傳播部總經理助理劉明一表示:“依托進博會,我們的CAR-T產品已成功治療超千名患者,并通過醫保、商保等多層次支付體系提升可及性。進博會讓創新藥更快地從實驗室走向臨床。”

觀眾在第八屆進博會某消費品品牌前欣賞今年“上新”的進博展品

在消費品展區,優衣庫工作人員正向觀眾展示創新面料:“這是我們聯合研發的3D中空纖維,只有頭發絲的1/5細,抗潮濕性能優異,輕暖效果堪比羽絨。”這種將科技融入日常消費品的創新,正是進博會推動產業升級的縮影。

今年,進博會首次設立“亞非產品專區”,推動最不發達國家產品零關稅進入中國;首次打造“出口中國”品牌,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首次實現公共服務全館覆蓋,為展客商提供一站式服務……這些創新舉措,彰顯了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堅定決心。

從“參展”到“投資”,從“首秀”到“落地”,從“技術引進”到“價值共創”——進博會構建起完整的創新生態鏈。

第八屆進博會的大幕已經開啟。“四葉草”內,萬商云集,智慧激蕩,創新涌動。在這里,開放是激活全球機遇的引擎,科技是重塑未來圖景的畫筆,合作是書寫共贏篇章的筆墨。進博之光,正照亮全球共享的發展新征程。

編輯:何智康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