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這一天!”9月15日上午,在談家橋小區居住了近40年的陳阿姨接過新房鑰匙,心情激動地說,“從新房陽臺望出去,能清楚地看到上海‘三件套’。”當天,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談家橋小區成套改造項目居民正式啟動回搬,610證老街坊、老鄰居圓了期盼數十年的“安居夢”。
談家橋小區地塊建于20世紀50年代,由談家橋路121弄和談家橋路155弄、157弄組成。改造前,17幢非成套住宅擠在有限空間里,居住著610證居民,住房條件窘迫,“一間房塞三代人”十分常見。“以前住1樓,臺風天雨水能漫到膝蓋,家里的柜子、床都得墊高,怕被水泡壞。”居民韓阿姨回憶,幾戶人家的煤氣灶緊挨著,一到飯點就油煙彌漫;清晨倒痰盂、傍晚提水桶成了每天的固定“任務”。
如今,步入嶄新的談家橋小區,1幢8層多層建筑與3幢21—29層高層建筑錯落有致,布局規整通透,淺灰色外墻搭配飄窗,每戶都能享受到充足采光,再也不用為“曬不到太陽”而發愁。每套住宅都配備了獨立廚房與衛生間,徹底擺脫了“幾戶合用”“排隊上廁所”的尷尬。站在新房陽臺上,韓阿姨笑得格外燦爛:“以前住1樓又潮又暗,曬個被子都要跟著太陽跑;現在不僅有獨用的陽臺,廚房、衛生間也是獨立的,亮堂又安心!”
公共空間的升級也讓人眼前一亮,改造前的“一線天”弄堂被連片綠地取代,喬木、灌木與草坪層次分明。配套建設的公共設施,讓不同年齡段的居民都能找到專屬的休閑空間。談家橋小區的回搬住戶中,80%以上都是老年人。如今,小區每個單元都配備了電梯,樓梯間還增設了無障礙扶手,搭配智能感應照明。
作為共和新路街道首次開展的成套改造工作,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區房管局、北方集團、中建二局與街道攜手并進。從2020年12月成套改造方案公示,到2021年9月完成所有居民簽約及搬離、12月完成舊房拆除平整,再到如今居民順利回搬,每一步都凝聚著汗水。街道抽調了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青年突擊隊”,隊員們逐戶翻閱資料、研讀政策,把居民的承租權歸屬、戶籍人口、家庭情況等“倒背如流”。
記者了解到,居民將分批次拿到新房鑰匙,預計本周完成相關工作。9月15日上午,首批拿到鑰匙的居民迫不及待地走進新房,和家人一起規劃裝修布局。一場跨越五年的舊改攻堅戰,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記者 陳佳琳)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