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4月27日消息(記者馮麗 見習記者何智康)心臟為何會跳出“危險節奏”?肝癌為何總在沉默中爆發?4月27日,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佘山院區舉辦的首屆“佘山健康講壇”上,葛均波、樊嘉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先后通過生動的演講,現場揭秘當今醫學前沿的“科學護心術”和“肝癌狙擊術”,用硬核科普重塑大眾的健康認知。
健康是民生之基,更是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聞大翔表示,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視健康場所的建設,這些年不斷推進健康社區、健康學校、健康驛站和健康醫院的建設!吧虾R呀浗200多個健康驛站,大大小小分布在全市的每一個角落。上海市民的健康素養也特別高,2024年市民健康素養已經達到42.09%,在全國處于領先位置!
“我們希望廣大市民少得病,盡量不得大病,那么如何做到?平時大家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運動、健康的普及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甭劥笙枵f。
作為健康中國戰略的實踐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始終以守護人民健康為己任,此次由葛均波院士發起的佘山健康講壇公益活動,也正是中山醫院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舉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顧建英在致辭中表示,希望通過兩位院士的學術分享以及健康嘉年華的互動體驗,讓大家深入了解心、肝兩大臟器,將防診治康的科學知識和保健理念送到百姓身邊,讓健康意識深入人心。
中山醫院首屆“佘山健康講壇”現場(央廣網記者 馮麗 攝)
“心臟是生命的引擎,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現代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以《擁有健康心臟》為題,介紹了“三早防治體系”(早識別、早預防、早干預)對于重構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并結合最新醫學進展,深入剖析了心臟健康的科學管理策略,分享了如何識別心血管風險、養成護心習慣。
葛均波院士表示,研究顯示,80%的心臟病是可以用健康的生活習慣預防,比如良好的食物、運動以及正常的體重,但飲食模式并不是全部!爸灰愠】档纳盍晳T前進,就會獲益很大!
為什么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不像其它器官,肺出現問題會咳嗽、氣喘,消化道出問題會腹痛、腹瀉……在肝病進展的過程中,尤其在疾病的早期,肝臟沒有任何訊號。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名譽院長樊嘉院士在《守護“沉默的器官”》主題演講中,系統講解了肝病的高危因素、科學預防措施及肝癌早期篩查技術,助力大眾打破“肝病隱匿”的困境,從生活方式調整到精準醫學干預,全方位守護肝臟健康,遠離“肝”擾。
在院士演講后的互動環節中,專家們圍繞“心血管疾病的科學預防與早期識別”和“肝臟健康的日常維護與肝癌早篩策略”等主題展開公益咨詢,將演講中的知識化為實用的健康管理方法,幫助前來參加活動的市民進一步做好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管理。
在健康中國戰略規劃的引領下,推動服務模式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構建多層次可持續的健康生態,已成為提升健康治理效能的關鍵所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周儉表示,中山醫院佘山院區把醫防融合新模式融入百姓日常,打通健康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將圍繞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務的開展,從預防、篩查、預測到診斷、治療、康復,佘山院區與總院形成了全方位、連續性、綜合性的醫療服務閉環,通過遠程會診、專家坐診,多學科診療等方式,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活起來、沉下去。
作為中山醫院傾力打造的全新健康科普品牌,本次活動以“科學賦能健康管理”為主題,吸引了來自醫療機構、高校、企業、社區等近千位聽眾參與。中山醫院院士團隊的智慧輸出與創新實踐,不僅提升了公眾的健康管理能力,更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科普范式,讓醫學智慧真正成為守護人民健康的堅實盾牌。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