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為我國重點打造的國際科創中心,正帶動著長三角三省一市掀起科技創新熱潮。隨著協同創新機制越來越完善,這里的科創力量不斷匯聚,一個個跨區域合作的故事正在上演。
最近,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地的人大常委會分別表決通過了一個重要立法——《關于促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決定》,從9月1日起,《決定》的19條措施將在三省一市同步施行。
上海市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委員 徐建光:這個決定明確了長三角三省一市在戰略科技力量共育、科技創新平臺共建等方面加強協同,推動解決相關堵點難點問題。
在上海普陀區的“創新里”科創產業園,來自江蘇太倉的林維輝和來自上海的秦楚漢正忙著完善他們的人工智能垂直農業產品。林維輝負責硬件制造,秦楚漢負責產品研發。因為上海研發資源集中,他們把研發放在這里,生產則放在土地成本更有優勢的太倉,兩地車程才40多分鐘,跨省合作就像在同一個城市里辦事。
上海墨泉生物有限公司太倉基地負責人 林維輝:研發了之后在我們那邊進行生產,這邊主要負責的工作是軟件開發方面的,這邊有相應的人才。
這樣的跨區域合作在上海市普陀區很常見。做機器人的徐培麒幾乎每天都要和無錫的合作伙伴遠程開會,上游的零部件來自常州、蘇州,能降低成本;下游的應用則和南通的養老產業園合作,推進康復訓練項目。
上海智康機器人創始人 徐培麒:長三角一體化的這個大背景下,不管是從交通樞紐,還是從城市之間的政策端,融合創新的環境正在越來越緊密地把我們聯系在一起。
今年,上海、南京、蘇州等8個沿滬寧的城市還啟動了產業創新帶建設,這條創新帶上,2024年的GDP總量已經突破15.1萬億元。普陀區正在打造的沿滬寧協同創新服務中心,讓滬蘇資源更好地融合。
制度創新 長三角科創協作更順暢
除了政策和產業帶,制度創新也在讓長三角的科創合作更順暢。
在上海青浦區靠近江蘇的地方,西岑科創中心正在建設,東邊是華為研發中心,西邊是高科技企業的綜合體,未來這里將成為長三角首個跨省域高新區的核心地帶,涵蓋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個分園。
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 西岑科創小鎮項目負責人 陳一清:我們北面片區是在2026年的年底竣工,實現招商運營。我們的中央湖區南面這一塊,在2027年8月份全部建成投入運營。
雖然部分園區還在建設,但不久前的江浙滬聯合招商會已經吸引了不少企業關注。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二級巡視員 李祖興:跨省域高新區將探索跨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從制度創新方面,不同的省市能夠實行統一的管理體制,統一的規劃和統一的產業協同,使我們的各類創新資源能夠更加有效配置。
在上海的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綠色低碳概念驗證中心的一個監測儀項目正在實驗,這個由復旦大學出技術、上海出市場化方案、江蘇鹽城投資的項目,已經拿到200多臺意向訂單。
上海國際綠色低碳概念驗證中心執行主任 孫劍峰:研發和銷售在上海,投資和生產在長三角這樣的協作模式,就形成了技術從書架轉化到貨架的過程。
這個中心去年揭牌以來,項目轉化落地率達48%,9家新公司都落在了長三角。不過,跨區域合作還是有痛點,比如技術經理人標準不統一,培養課程、師資也不一樣。目前,他們正聯合長三角的人才培養基地,制定統一的認定和培養標準。
數據顯示,到2024年底,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間的技術合同成交額比2021年增長了145%。未來,長三角的城市群還將繼續攜手,讓這里的創新生態更具全球競爭力。
跨省軌道交通加緊建設 城市間“絲滑通勤”
科技創新引領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交通出行更是緊密相連。安徽省的馬鞍山和滁州,緊鄰江蘇南京,目前,當地的跨省軌道交通正在加緊建設中。這些城際鐵路通車后,將實現城市之間的“絲滑通勤”。
早上7點,在馬鞍山東站,每天這個時候,車站里都匯聚著許多趕火車的上班族。7時13分發車的D5646次列車,從安徽省的馬鞍山市始發,終點是江蘇省南京市。由于下一班到南京的列車8點半才發車,所以D5646次就成為從馬鞍山到南京上班的人們最重要的通勤車次。
陳樹勝在南京從事汽車裝潢生意,家在馬鞍山,他每天要在兩座城市間往返。固定的幾班高鐵車次和他工作時間不確定的矛盾,時常困擾著他。
陳樹勝:放票情況不穩定,經常只要一出票就要去搶票、候補,有時候候補不到,有的時候訂好了票,在干活的時候忘記了時間,錯過了。
他希望,在南京和馬鞍山之間通勤能夠更方便,而這一愿望即將成為現實。
馬鞍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寧馬城際工作專班負責人 周成鋼:天橋出入口的施工、機電的安裝和內部裝飾都在進行一些收尾的工作,預計8月下旬,我們這些收尾的工作全部結束,后續緊接著開展聯調聯試工作。
周成鋼負責的是寧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段的施工作業,這條城際鐵路起自南京西善橋站,終點馬鞍山當涂南站。通車后,南京與馬鞍山兩市中心城區通勤時間將縮短至30分鐘,解決陳樹勝煩惱的希望就在這里。
馬鞍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寧馬城際工作專班負責人 周成鋼:寧馬城際線路能夠滿足老百姓隨停隨走,另外它的票價相對高鐵來說更低,讓老百姓能夠用更低廉的交通成本來享受交通的便捷。
距離馬鞍山約100公里的安徽省滁州市,是另一座與南京緊密聯系的城市。眼下,連接兩地的滁寧城際鐵路也正在加緊施工,項目全長約55公里,共有17座車站。目前,這條線路在滁州市境內的部分已通車運行,南京市境內的工程也在建設中。
滁州市軌道交通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永:考慮到和南京以后的并網,也是沿用了南京的一個票價政策,包括初期這條線在規劃和設計階段,也考慮到設施設備的互聯互通。
盡管距離完全接入南京市區還差“臨門一腳”,但城鐵建設的成效已經初顯。
乘客崔也:我愛人是在南京上班,休息還是來滁州,我們在滁州買了房子。
乘客 徐麗媛:我們那邊線路發展之后,有更多的工廠,我們本來就屬于工業園區,有很多人在這上班。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