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大使公布現場 記者 陳夢澤 攝
4月24日,主題為“海上生明月,九天攬星河”的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上海舉辦。今年是錢學森歸國70周年,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55周年。半個多世紀以來,一代代航天人敢上九天攬月、逐夢星辰大海,在接續奮斗中托舉起人造衛星、載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導航等輝煌成就,讓中國航天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從“一星獨唱”到“漫天星光”,中國式現代化的空間畫卷日益絢爛。
活動現場,2025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公布,他們是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總工程師、航天科普專家李東,特級航天員湯洪波,中國首位跳水奧運五金冠軍吳敏霞。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借用協議》簽約儀式;介紹了嫦娥八號、天問三號等深空探測任務合作項目信息;發布了“風云太空”空間天氣業務系統。
中法天文衛星(SVOM)首批科學成果同時發布,SVOM衛星在軌飛行僅10個月,已經探測到了超過100個伽馬暴,包括長暴、短暴和富X射線等各類伽馬暴,其中22個還獲得了紅移測量值,知道了它們到我們的距離,科學成果十分豐碩,符合預期。
上海市關于加快培育商業航天先進制造業集群的若干政策也在現場發布。據介紹,上海正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城,將以商業火箭、商業衛星、智能終端和應用服務為發展重點,力爭到2027年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左右。具體支持措施包括加強企業融通發展、提升產業規模化水平、建設高標準產業集聚區和優化產業創新生態。
據了解,去年,中國航天在浩瀚宇宙中的探索征程穩步推進。累計發射運載火箭68次,創歷史新高;嫦娥六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載人航天任務刷新紀錄,天舟七號、八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八號、十九號載人飛船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今年,中國航天任務更為繁重,航天工程任務密集實施,天問二號將執行小行星伴飛取樣探測任務;載人航天工程將實施神舟二十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中國與歐洲合作的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將揭示太陽風與磁層相互作用過程和變化規律;中意電磁監測衛星02星將擇機發射,服務地震預測研究。此外,今年適逢中泰建交50周年,中國將與航天日主賓國泰國深化航天合作,合作領域包括嫦娥七號、八號載荷的搭載合作、遙感數據應用合作及衛星聯合研制等。(記者 郜陽)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