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泰安市岱岳區科協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鄉村振興科技先行,誓爭第一、事爭一流,大力實施“科普惠民、聚才引智、科技小院”三大工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引導科協優質資源向基層鄉村集聚,為全省“走在前、挑大梁”貢獻力量。先后獲評“山東省鄉村振興督查激勵縣”“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稱號。
用好“闖”字訣,科普惠民展現新作為
聚焦培育鄉村振興“領頭雁”,在厚植科創沃土、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升上彰顯責任擔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創新體制機制。配強工作力量,主動變革,干事創業,勇攀高峰。強化經費保障。2024年度省市撥付項目資金和區本級預算資金全部到位支付,充分保障了基層科協組織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夯實組織基礎。印發《關于加強全區基層科協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全員下沉攻堅,指導全區15個鎮街全部組建由黨委分管領導兼任主席,“三長”以及科技型企業負責人擔任常委、委員的全新科協組織。全區638個村(社區)全部組建科普志愿服務隊,2000多名網格員兼任科普信息員、鄉村振興指導員,構建起覆蓋全區的科普網絡,將農業生產新技術、新品種推廣等實用科普知識實時傳遞到每家每戶。
搭建交流平臺。充分利用泰安鄉村振興學院,組建鄉村振興人才培育智庫和志愿者服務隊,采取“理論+實踐”“課堂+現場”“線上+線下”等教學模式,提升農民等群體培訓質效,增強就業創業能力。與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高校合作建立鄉村人才振興服務基地、創建返鄉農民工創業示范園,培育本土人才1500多人,承接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訓任務和基層農技推廣培訓,培育高素質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壯大農村創新創業實用人才。2024年,舉辦講座、培訓班21期,示范推廣農業新品種10個,農業新型實用技術11項,培養高素質農民3000多人。
拓展活動形式。深入推進科普廣覆蓋。舉辦“科普之春”系列活動500多場,參與公眾達2萬多人次。全國科普日開展科普活動1800多場,受益公眾6萬多人次。科普覆蓋、科技服務輻射全區600多個村和社區,受益群眾達28.9萬多人次。角峪鎮“鄉村振興 科普先行”活動獲評山東省2024年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精準科普訂單式服務。邀請科普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玉米單產提升技術”“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等培訓,深受群眾好評。創新新媒體科普形式。區融媒中心開設《智匯田園》專家直播互動專欄,視頻推廣“科技小院”新品種、新技術應用成果。泰山姐姐服務平臺運用“科普中國”資源服務號開展線上指導板栗種植技術,解決疑難問題14個。
用活“創”字訣,聚才引智塑造新優勢
助力龍頭企業提質增效,與42家國家級學會、12家省級學會建立聯系,引入農業龍頭產業發展亟需的學會高端人才團隊,精準幫扶50多家產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帶動產業鏈組團發展。引智賦能,優勢產業集群成勢。對接中國中醫藥學會,開展泰山四大名藥產業發展論證,為山東泰尚黃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規劃了以打造泰山黃精百億級產業集群為目標,創建全產業鏈三產融合的新發展模式,推動泰山黃精產業聚鏈成群,助力產業化發展提檔升級。在山東省“科創中國”技術服務大會上,中國檢驗檢測學會與泰尚黃精達成協議,聯合申報“科創中國”科技服務團項目,共同制定泰山黃精行業標準。目前,全區黃精種植面積達4.3萬畝,戶均增收5萬元,帶動黃精深加工企業20多家,年產值4億元,形成全區“黃精+N”多業態發展的良好勢頭。《泰山黃精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2024年度山東省企業典型創新案例。
建站聚才,科研成果加速轉化。組建各類專家服務工作站60多家。中國農業大學、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研究院在山東巴富洛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國家獼猴桃產業技術聯合創新研究中心,開展軟棗獼猴桃選育,為泰安市軟棗獼猴桃自主品種、標準化生產和規模化推廣奠定了基礎。中國農學會、中國園藝學會指導巴富洛公司改進葡萄酒生產技術,解決了葡萄釀酒單寧含量低、香氣不足以及鮮食葡萄與釀酒葡萄差異化管理等問題,節省人工成本70%,綜合效益增加20倍。2024年,該企業銷售收入達5100萬元,被評為“全國高新技術企業”“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
學會助力,傳統產業煥新升級。引薦中國奶業協會、山東畜牧養殖學會為山東金蘭乳業有限公司研究創立了以常規育種技術為主,基因組選擇育種為輔的奶牛現代育種技術體系,培育優秀種公牛563頭,帶動農戶發展種植全株玉米9萬畝,構建起全區農牧循環新模式。泰安市畜牧獸醫學會、泰安市農技協為泰安市永樂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引入專家團隊,針對氣候、環境及菌包生產流程等方面調整種植方式方法,生產質量得到大幅提升,每年銷售食用菌2000多噸。
用實“干”字訣,科技小院釋放新動能
借助山東農業大學人才集聚、成果豐碩的優勢,推進科技小院建設走深走實。目前全區擁有科技小院7家,數量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工作經驗被媒體報道推廣達40多次。高位推動,建設一批科技小院。著力推動科技小院標準化建設、規范化運行、可持續發展。依托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科技小院推進專班,出臺《科技小院建設推進辦法》《科技小院管理辦法》等,積極對接省、市農技協,支持引導涉農企業、協會、合作社、家庭農場與山東農業大學7個院系密切聯系,建立“政府+高校+企業(合作社)”的三方合作框架,共同打造全國一流的科技小院。
精準施策,破解一批制約問題。支持科技小院聚焦重點領域熱點、關鍵核心技術卡點,破除發展瓶頸,為全區農業產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科學論證選定小麥抗倒伏、草莓產業綠色生物防控、甘薯產業品種選育與品質提升、茶園害蟲生態調控等領域,加速技術攻關,助推農業產業“破繭成蝶”。甘薯科技小院完成國家青年基金項目1項。捕食螨科技小院研究生取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銀獎。山東興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岱岳生豬小院推廣“天然中藥多糖負載鋅指抗病毒蛋白緩控釋試劑”,有效抑制口蹄疫病毒、豬藍耳病病毒等常見豬病的傳播。山東泰山茶溪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使用生態調控技術、害蟲誘集技術,降低了茶樹病蟲害,提升了茶葉產量和品質,成為高端綠茶市場上的佼佼者。三棵樹農場應用連作障礙原因解析與控制技術和傳粉昆蟲、天敵昆蟲與化學防治措施協同控害技術,從源頭上解決了設施封閉、單一種植和復種指數高造成的連作草莓移栽死亡問題。
產業助推,培育一批振興標桿。推動科技小院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深度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推動綠色發展。山東岱岳捕食螨科技小院采用“以蟲治蟲”“以螨治螨”綠色新技術,用于防治韭菜根蛆、火龍果根螨等農業害蟲害螨方面,保障食品安全,促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助力增收致富。通過完善“科研—種植—生產”鏈條,科技小院促進了產業的快速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山東岱岳小麥科技小院建立新品種培育基地200畝、農技推廣示范基地600畝、良種繁育基地1.8萬畝,惠及36個行政村、1.5萬戶農民,吸納就業60人,人均年增收1.5萬元。促進集群連片。泰山板栗科技小院發揮集群連片引領作用,帶動發展板栗種植戶4萬多戶,發展規模基地45萬多畝,年產板栗13.5萬噸,產值24.3億元,銷往25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連續4年全國第一。(來源:泰安市科學技術協會)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