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清晨,徒駭河德州段波光粼粼,眾多攝影愛好者架起相機,定格下白鷺掠過水面的瞬間。“天更藍了、水更清了,每一個角度畫面都令人賞心悅目。”照片記載了流淌的時光,而這些攝影愛好者則成為德州生態蝶變最“忠誠”的見證者。

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47,同比提升11.5個百分點;優良天數比例68%,同比提升12個百分點;水環境質量指數5.34,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這是今年上半年,德州生態治理交出的“硬核”數據,也是德州市生態環境局精準治污、創新監管、綠色轉型三條主鏈深度協同的生動注腳。

樂陵躍馬干渠濕地景色(央廣網發 德州市生態環境局樂陵分局 供圖)

治污攻堅 生態治理縱深推進

在德州市寧津縣某家具生產企業的噴涂車間內,德州市生態環境局寧津分局的工作人員運用先進設備,精準定位了一處隱蔽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泄漏點,企業立行立改。這種“發現即解決”的高效模式,是全市提升精準治污能力的體現。

“精準”的背后離不開德州市生態環境局的“全面”布局,據了解,德州市生態環境局聚焦精準科學依法治污,開展“一市一策”研究,定期會商研判空氣質量形勢,同時運用無人機、走航等技術手段輔助開展污染源日常監督,今年以來累計發現并整改問題800余個。

“20年前,大運河曾是一條臟河、臭河,周邊的企業污水、生活廢水都往這兒排。”大運河德城段專職巡河員王海軍說,“現在經過治理,老釣友又回到了大運河邊,支起遮陽傘、穩坐釣魚臺,這些年來運河變化真大!”作為黃河、大運河交匯的地方,德州因黃河而得名,因運河而興盛。如今,立足新發展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德州市致力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在德州市德城區,二屯鎮溝渠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德城區河道生態修復工程、黃河涯鎮尾水濕地工程等重點工程先后啟動,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提升完善水生態循環功能,通過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綜合整治,創造良好水生態環境;慶云縣創新構建“護水、治水、興水”三位一體治理體系,累計投入10億元,在全省率先完成縣域全域257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其配套建設的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將污水處理廠達標尾水經紫金湖濕地深度凈化后循環利用,年再生水利用量達500萬立方米,實現了水資源高效循環。

寬嚴相濟 效能提升促發展

持續深入開展“兩打”行動,對2家存在未保障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的企業立案查處;對3家涉嫌檢測報告弄虛作假的機構進行立案查處;責令存在的檢測不規范的4家檢測機構、2家維修機構進行全面整改;上半年共辦理行政處罰案件21件……一串串數字是德州“鐵腕治污”的生動注腳。

生態環境執法,不僅“嚴”字當頭,更要注重“幫”字托底。德州市生態環境局落實“普法宣傳—教育引導—告誡說理—行政處罰—監督整改”漸進執法模式,強化事前預警和事后監管,寬嚴相濟提升執法監管質效。

在近期的一次環保檢查中,執法人員發現位于寧津縣的某家居有限公司噴漆工序廢氣排放超標。經深入調查,原因系設備突發故障導致的非主觀惡意違法。綜合考量,生態環境部門最終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

“嚴格遵循法律法規,既對違法行為嚴肅查處,又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做到法理與情理有機結合。”寧津縣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楊昭洞表示。

產業轉“新” 綠色動能向未來

“2025年,對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新質生產力、滿足生態環境要求的好項目,全力以赴保駕護航。”今年伊始,在介紹德州市生態環境局2025年重點工作時,德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岳紅星如是表示。

藍天白云下,平原縣聯化科技公司的大氣治理設施聳立(央廣網發 德州市生態環境局平原分局 供圖)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2025年上半年,德州市生態環境局為重點建設項目開辟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建立市級以上重點項目服務保障臺賬,對369個市級以上重點項目(實施類)、34個市級以上重點項目(準備類)做好環評服務和污染物排放總量要素保障。

在山東慶云中慶新能源綠色近零碳產業園內,慶云易能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充電樁單樁能耗降低4%—5%;作為全國第二批國家級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禹城市創新探索“行業整體+企業個體”雙層次清潔生產審核模式,打破單個企業局限,從整個行業工藝流程、物質流與能源流進行系統診斷與優化,2024年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驗收評估;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級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園區的樂陵循環經濟示范園拔地而起,投資15億元建設藝點數谷·智能制造產業園,以“數字運營、產業協同、智慧工廠、智能制造、生態共享”模式賦能樂陵產業數字化……

如今的德州,綠色動能隨處可見,從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到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變,德州的綠色低碳發展正向縱深推進,一幅產業向綠、生態向好的美麗德州新畫卷徐徐鋪展。(來源:德州市生態環境局)

編輯:唐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