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鄒平市焦橋鎮的中國科學院無人農場示范基地,工作人員正通過無人農場數字孿生與智能管控系統,根據土壤傳感器傳回的實時數據和診斷信息,對農場里晚熟玉米的長勢作出研判——這是記者日前在“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5”舉辦地鄒平市看到的一幕。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導航遙感融合應用研究室副主任劉炳成介紹,依托衛星、無人機與地面設備等協同作業,這個無人農場構建起天空地一體化的智慧農業體系。農民可以用手機監測地里的情況,遠程控制智能農機開展自動化、高精度的連續作業,顯著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作業效率、提高作物畝產。

中國科學院無人農場示范基地的智能農機。新華社記者李傲秋 攝
作為農業大省,山東連續8年舉辦鄉村振興齊魯論壇,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智力支持。“論壇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創新,在交流經驗、拓展思路、創新工作、服務決策、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山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尋廣新說。
論壇期間,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展示了從面粉到小麥膠質蛋白肽壓片糖果等多種小麥制品。“公司優質小麥訂單種植面積達到270萬畝,600多種產品暢銷全國,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19.8億元。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繼續拓展深加工產品品類。”公司總經理張志軍介紹。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濱州市持續推動農業產業鏈向終端延伸,糧食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

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在論壇期間展出的多種特色農產品。新華社記者李傲秋 攝
保障糧食安全是山東建設“齊魯糧倉”的重中之重。“十四五”以來,山東深入實施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統籌整合各類資源,多措并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2025年,山東夏糧單產水平、總產增量躍居全國第一,連續3年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
做強產業,才能帶動農民致富。“莘縣持續深耕蔬菜特色產業,抓基地、提品質、延鏈條、促融合,實現了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打造出‘莘縣蔬菜’這一特色品牌。”莘縣縣長張云生說。
莘縣著力推動科技賦能農業,加強種業研發創新,推廣自動化設備在設施農業中的應用,并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等模式推進蔬菜產業規模化發展,培育“三品一標”品牌385個。目前,全縣蔬菜產業年產值超2000萬元的村有134個,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農戶達1.96萬戶。

山東省莘縣的農戶正在將青椒裝箱。(受訪單位供圖)
記者從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山東以片區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路徑和抓手,推動村莊連片規劃、連片建設、連片發展,打造了政策、資源、人才向鄉村集聚的平臺,推動鄉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
濰坊市濰城區于河街道成立片區黨委以三安子村為骨干村,一體規劃緊鄰的9個村,通過跨村聯建、以強帶弱、抱團發展,帶動富民產業、公共服務和村莊融合發展。“片區梯次推進土地集約利用,整合各村1000余畝林地與65畝建設用地,發展無花果、鐵皮石斛等特色產業,為村民提供家門口就業的機會。通過土地租金、園區務工、年底分紅、旅游帶動等渠道,村民年均收入超過4萬元。”于河街道黨工委書記李麗說。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于河街道的特色產業園。(受訪單位供圖)
片區建設助推鄉村和美共富發展。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東梯次建設片區2070個,覆蓋行政村1.8萬余個,占全省行政村的三分之一。(記者李傲秋)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