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4月18日消息(記者程立龍 實習記者丁晨曦) 早上七點半,濟南市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吉祥苑社區,“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從社區活動室傳出。69歲的寧波正弓著腰,左手握刀柄,右手壓刀背,將一把生銹的鈍刀細細打磨。
寧波為居民打磨生銹的刀(央廣網發 丁晨曦 攝)
“這是張奶奶昨天送來的,刀鈍了銹了老人家也舍不得扔,就找我們幫她磨一磨。”寧波向記者介紹著,手上活也不耽誤。“你瞧,這不就和新的一樣!”鐵銹脫落,露出里面銀白色的刀身。
寧波是“匠心筑夢”志愿服務工作站的站長,從事志愿服務超50年。從工作期間創建“老焊頭”志愿服務隊,到2017年成立“匠心筑夢”志愿服務工作站,8年時間,他帶領三十余名“老工匠”免費給環衛工人理發、為社區居民修家具……如今服務項目增加到六大類、十余項,共計服務八萬余人次,開展活動千余場。
愛心車間老工匠們工作場景(央廣網發 丁晨曦 攝)
工作站的愛心車間,是老工匠們大顯身手的舞臺。
早上八點,其他工匠師傅陸續前來。東頭“能人李”操起家伙,推刨花、釘榫卯,廢木料轉眼變成小馬扎;西角“姚一剪”坐在磨刀石旁,豁口剪子正轉著圈兒打磨出刃,還有擅長磨刀的“張一刀”、會修表的“鐘表大師”、為居民理發的“理發大師”……“這都是‘粉絲’為我們起的名號!”寧波打趣道。
“能人李”師傅工作時的場景(央廣網發 丁晨曦 攝)
“工匠師傅都是頂好的人!有時候我們過來不方便,他們都親自上門服務。”居民劉先生告訴記者。據了解,劉先生今日前來是想請理發師傅到家中,為他九十多歲的老母親理發。
“我母親年齡大了,腿腳行動不便,外面的理發師又忙,沒有時間上門服務。多虧了‘匠心筑夢’志愿服務隊的師傅,每次都免費上門為我母親理發,真的非常感謝他們!”劉先生話音剛落,兩位理發師傅已經收拾完畢,拿著工具箱去劉先生家里進行上門服務了。
理發師傅們為居民理發(央廣網發 丁晨曦 攝)
據介紹,“匠心筑夢”志愿服務工作站的成員平均年齡七十多歲,最大年齡80歲,都是些身懷絕技的老工匠。“其實我們團隊成員里很多都曾身患重病,有的人現在依然沒有康復。”寧波告訴記者,“但幫助別人是很快樂的事情,我們想一直干下去!”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路走來,“匠心筑夢”志愿服務團隊在幫助社區居民的同時,也收獲了來自社區的溫暖。
“這些老工匠的善舉對我們社區居民觸動很大。固定的活動場地、街道的水電……只要他們有需求,我們都會盡可能提供幫助。”甸柳新村街道吉祥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曹坤說道。
“匠心筑夢”志愿服務工作站旗幟(央廣網發 丁晨曦 攝)
8年來,“匠心筑夢”志愿服務團隊一直在為民服務的道路上堅持著。“為什么叫‘匠心筑夢’?就是希望我們老工匠能夠把自己的手藝發揮出來,貢獻社會,服務居民,實現我們自己的夢想。”寧波表示。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