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4月23日消息(記者程立龍 見習記者劉佳音)4月23日,濟南市數字賦能基層治理工作推進暨AI社工“泉小智”推廣發布會在濟南市龍奧大廈舉行。活動由市委社會工作部、市大數據局主辦,聚焦以人工智能與數字技術賦能基層治理,助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
“只要向AI社工‘楊小煜’提問,如‘社區有什么志愿服務項目嗎?’,就能立馬得到全面詳細地回答。”發布會上,濟南市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區黨委書記楊天煜介紹,作為她的AI分身,“楊小煜”嵌入到了本社區36個居民群中,以其“精準高效”的解答能力和“簡單友好”的互動界面受到廣大居民的認可,也因其清晰順暢的模塊區劃受到社區工作者的歡迎。
AI“楊小煜”核心功能演示(央廣網見習記者 劉佳音 攝)
濟南市首個社區書記助理——AI“楊小煜”于3月14日在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區上線,為社區治理注入新活力。4月初,AI社工基礎通用版“泉小智”在港溝街道溪山居社區上線,高效性與穩定性經過了檢驗,為在全市范圍推廣提供了有力依據。
濟南人口超千萬,市域面積過萬平方公里,基層治理工作任務艱巨繁重。作為全國首個以城市文化IP命名的智能基層治理平臺,“泉小智”的發布,是“數字濟南”建設的創新突破。
濟南市AI社工“泉小智”現場發布(央廣網見習記者 劉佳音 攝)
AI社工有問、聽、說、做四大功能。群眾與社區互動最多的就是“問”。通過專業訓練,AI社工可以形成屬地化、個性化的“知識庫”,讓群眾快速便捷地獲取惠民政策、政務服務和便民生活等信息資源。因為經過專業政策的訓練,AI社工的答復高效且準確性較高。群眾獲取答復信息更快了,對社區服務滿意度會提高,也節省了“楊天煜們”的重復答復工作,雙方都實現了快速高效的“交互”效果。
每當群眾提出問題時,AI社工就會立即“聽”到,同時在后臺推送給社區工作者,社區工作者看到群眾“呼聲”會盡快回復。“聽”,是基層治理中感知社情民意的最佳方式。AI社工憑借敏銳的“聽覺”,全方位聽取老百姓的“吐槽”和“訴求”,憑借數據大模型的分析推理能力,分門別類地總結提煉出訴求建議,生成事件提醒并給出解決路徑,極大地提高了辦理化解效率。通過對群眾反饋內容的深度分析,AI社工還能感知群眾的情緒變化和潛在期盼,當發現某個話題引發聚焦效應時,可以及時關注話題變化,提前介入化解矛盾,推動建立“未訴先辦、主動治理”新機制,有效降低基層治理中的風險隱患。
通過“說”的功能,AI社工還成為連接社區與群眾的情感紐帶。憑借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視頻自動化生產能力,可以在反詐宣傳、社區好人好事、活動通知、科普宣傳、居務公開等應用場景,一鍵式生成短視頻。
在AI社工后臺,“楊天煜們”還可以接到“派工單”。“派工單”就是后臺根據社區老年人、殘疾人、困難群眾等形成數據臺賬和智能標簽,智能化生成“走訪清單”,及時提醒社區工作者要對他們完成走訪關愛任務。按照“AI社工”的提醒,社區工作者可以采用語音視頻、電話聯系或線下實地走訪等多種方式,為社區居民尤其是特殊群體送上關懷。
濟南市數字賦能基層治理工作推進會活動現場(央廣網見習記者 劉佳音 攝)
AI社工“泉小智”自上線運行以來,憑借快速響應、精準解答各類民生問題,大幅提升了基層服務效率和治理效能,已成為泉城社會治理領域的新名片。今年,濟南市委社會工作部將按照邊建設邊應用的原則,逐步上線社區(村)畫像、基層數據智能填報、AI書記助理等功能模塊,年底前逐漸搭建完成濟南基層“智治”體系,提升濟南基層治理數智化現代化水平。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