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國際零碳島嶼合作倡議應運而生。而國際零碳島建設缺乏全面對標案例和成熟模式借鑒,如何以海島“小切口”做活生態環保合作“大文章”,山東是否已“破題”?在2月11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煙臺市副市長李金濤給出答案。

圖片

煙臺是一座有創新基因的城市。2021年中央海洋強國文件提出,支持煙臺開展海島保護與開發綜合試驗。山東煙臺于2021年提出建設“長島國際零碳島”,2023年編制了《長島國際零碳島發展規劃》,提出“到2035年長島全域溫室氣體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目前,“長島國際零碳島”建設成效斐然,實現了車輛全域管控、新能源公交全域運行、清潔供暖全域替代、生活垃圾分類和污水處理全域覆蓋。獲批全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和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特色做法入選《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白皮書,大黑山島被認定為我國首個負碳超過2000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海島,“孫家村近零碳社區”入選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典型案例。

2024年初,煙臺以“長島國際零碳島”為載體,提出發起成立“國際零碳島嶼合作組織”,搭建國際對話溝通和交流合作的高能級平臺,推動全球島嶼利益相關方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山東省和煙臺市構建了省市協同聯動機制,組織專門力量推動工作開展,確定了“在建設中爭取、在爭取中建設,以建設促爭取、以爭取促建設”的工作思路,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024年11月13日,由生態環境部、山東省政府主辦,省外辦、省生態環境廳、煙臺市政府共同承辦的“國際零碳島嶼合作倡議”發布會在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成功舉辦,實現了省市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舉辦專題邊會“零”的突破。會議級別高、視角新、反響強,煙臺代表32個共同發起方發布了《國際零碳島嶼合作倡議》,提出加強全球零碳島嶼合作的方向和前景,得到國際組織官員和多國政要的積極響應,受到海內外主流媒體深度報道,引起廣泛關注。

為進一步放大辦會效應,煙臺市將以更大力度建設“長島國際零碳島”,積極推動建立“合作組織”,更好助力山東省海洋綠色發展和對外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對外交流合作新名片。(趙璐)

編輯:劉博倫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