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4月23日消息(記者程立龍 見習記者劉佳音)4月23日上午,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由市衛生健康委負責同志介紹有關情況。2024年濟南市大力開展“醫療服務提質增效行動”,濟南市是如何通過此項行動促進醫療服務提質增效,改善市民就醫體驗的?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新聞發言人牟鑫回答了央廣網記者的這一提問。

央廣網見習記者 劉佳音現場提問(央廣網發 濟南發布供圖)

濟南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新聞發言人牟鑫(央廣網發 濟南發布供圖)

牟鑫表示,2024年為推動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點堵點問題,持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濟南市在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開展了“醫療服務提質增效行動”,分為六大主題行動。

醫療服務效率提升行動

全市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建立了“一站式”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入出院手續辦理、檢查檢驗集中預約“一站式”服務;實行“潮汐式”門診管理,縮短患者門診等待時間。所有三級公立醫療機構建立退號候補機制,加強退號與爽約管理,提高號源使用效率,緩解號源緊張情況。

老年人“數字鴻溝”跨越行動

全市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在適老化環境建設方面,都保留線下服務窗口,設立老年人優先就醫窗口,配置適老化服務物品,保留現金支付方式;在協助老年人就診方面,設有專(兼)職志愿者,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協助。部分醫療機構探索開展老年患者“陪診服務”,為有陪診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陪診服務。

診后服務延伸行動

根據不同病種特點及診療規律,明確隨訪時間、頻次、內容和形式等,建立出院患者隨訪檔案。大力拓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目前濟南市有互聯網醫院71家,提供常見病和慢性病復診、電子處方開具、健康咨詢、用藥指導等服務,2024年服務市民約100萬人次。全市77家醫療機構(含社區)已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

服務模式優化創新行動

濟南市所有三級公立綜合醫院、中醫醫院開設疼痛門診,提供分娩鎮痛、無痛胃腸鏡等疼痛管理服務,開展癌痛規范化診療,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開設多學科診療門診,構建“以病人為中心、以疾病為鏈條”的多學科診療模式;提供日間、微創醫療服務,通過優化日間診療流程,推動日間醫療資源集約化管理和微創技術精準化實施。

服務支撐能力提升行動

全市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接入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平臺,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加快“5G+”救護車的升級改造,對接“魯云急救”,實現一鍵呼救、上車即入院。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建立院內快速反應急救團隊,強化患者病情分級救治管理,急危重癥患者先救治,后補手續。濟南市血液供保中心供血醫療機構全部接入“山東省無償獻血受益人用血費用減免信息系統”,實現濟南市無償獻血者及其受益人出院結算時直接減免相關費用。落實無償獻血者及其受益人相關情況下優先用血。

人文素養提升行動

2024年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共舉辦人文素養講座157次、組織人文關懷相關培訓202次,強化醫務人員的人文素養、增強醫務人員的同理心和服務意識,改善醫患關系。

編輯:唐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