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7月30日消息(記者程立龍 見習記者鄭芷南)供給端直接鏈接需求端,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在山東科技大市場的屏幕上,滾動顯示著運營一年多以來的服務成效。山東科技大市場是山東數字化協同轉型的縮影,也是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陣地之一。
在山東科技大市場,工作人員介紹科技轉化成果(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7月29日,在“綠色引領 數智賦能 協同共贏”為主旨的2025全國民營企業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暨國企民企協同助推山東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山東省外國專家局局長蘇學鋒在介紹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方面的經驗時提到,“科技成果只有走出實驗室,走向企業、走向生產線,才能實現創新價值。”
蘇學鋒介紹,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山東出臺16條“硬措施”,系統破解“不想轉”“不會轉”“沒錢轉”等突出問題。針對“不想轉”,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探索“權益讓渡”轉化方式。
今年以來,山東省33家試點單位共賦予科研人員長期使用權916項、所有權762項,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三種方式轉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額達3.95億元。針對“不會轉”,打造集成果展示、技術交易、企業孵化、融資路演等功能于一體的“山東科技大市場”,建立8700余人的技術經理人隊伍,讓科技成果交易像“網上購物”一樣方便快捷。
2024年5月運營以來,山東科技大市場已入駐科技服務機構781家,匯聚成果7.8萬項,技術需求1.2萬項,市場交易額突破13億元。針對“沒錢轉”,出臺科技金融政策“20條”,建設“科融信”綜合服務平臺,通過“科技增信”,變企業“科技報表”為“財務報表”。“科融信”平臺已入駐企業2.5萬余家,幫助1600余家企業獲得“無抵押無擔保”貸款超88億元。
針對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不愿轉、不會轉、不敢轉”的問題,位于山東濟南的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給出了答案。
在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企業“掃碼”就能提檔升級 (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在這里,企業掃碼就能診斷評估自身問題,同時還能得到解決方案,企業可以在諸多解決方案中選擇最優解。
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2024年建成運營以來,目前已匯聚全國優質服務商800多家、解決方案和數字化產品2300多套、匯聚轉型案例4000余個,打造體驗場景60多個,覆蓋中小企業16個重點行業及研產供銷服管6大轉型領域。
據了解,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線上+線下”累計服務中小企業16700余家,已有2600多家企業利用小快輕準和免費試用產品邁出轉型第一步,中心推動簽約50萬以上項目479個。
加快數字技術賦能綠色化轉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筑牢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優勢,蘇學鋒表示,誠摯邀請各位企業家朋友來山東創新創業,山東省科技廳愿做企業家的“夢想合伙人”,一如既往在人才對接、項目落地、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最周到的服務保障,最大力度的要素支持。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