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4月27日消息(記者 唐磊)2025年,對于電影這門“第七藝術”而言,是個特殊的年份: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同時也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這一年,對于青島電影行業來說,同樣是值得紀念的一年——華表獎的聚光燈首次離開北京,投射到了青島,“共筑電影夢,激揚時代情——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活動”于4月27日在青島舉行。

幾十年來,華表獎都是中國電影的風向標,承載著記錄時代精神、引領藝術創新的使命。在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這樣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華表獎緣何“花落”青島?

青島西海岸新區風貌(央廣網發 孟君韜 攝)

緣起:青島與光影的故事

在青島市南區湖北路17號,坐落著一幢特殊的建筑——青島電影博物館,該建筑是水兵俱樂部舊址。1907年,中國最早的商業電影院正式對外開放,放映地點就在水兵俱樂部,這棟建筑見證了青島和電影的百年情緣。

1935年,由中國電影先驅洪深編劇的電影《劫后桃花》直接以青島為背景,揭露殖民歷史,成為中國電影藝術史上的第一部現實主義力作;20世紀30年代,《同仇》《劫后桃花》《風云兒女》等中國早期的一批電影都選擇在青島取景拍攝……每一部電影的誕生、上映,都在不斷印證青島在中國電影發展歷史中的獨特地位。

青島與電影的百年交織,既體現在對中國早期電影放映的啟蒙貢獻,也反映在作為“天然影棚”對影視創作的持續滋養。從歷史建筑中的黑白影像到如今的科幻巨制,青島始終是中國電影發展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其獨特的山海景觀與人文底蘊,仍在不斷書寫新的光影傳奇。

注腳:電影工業化的開篇

2025年4月,《流浪地球3》在青島開機,導演郭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這里是“福地”,每次回歸都像“回家”。郭帆提到的福地,也是《流浪地球1》《流浪地球2》的拍攝地——青島東方影都。

青島東方影都(央廣網發 青島市委宣傳部 供圖)

當清晨的陽光刺破黑夜,灑向青島西海岸,靈山灣畔,朝陽山上,“東方影都”四個大字面朝大海,熠熠生輝。

2017年11月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新晉入網城市名單公布,青島被授予“電影之都”稱號,成為中國首個“電影之都”。青島與電影的故事仍在繼續。

2019年票房冠亞軍《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2021年票房季軍《刺殺小說家》,2023票房亞軍《流浪地球2》,2024年票房冠軍《熱辣滾燙》,2025年春節檔的《封神2》《蛟龍行動》,都拍攝于青島影視基地。

青島東方影都產業園(央廣網發 青島市委宣傳部 供圖)

打造40個國際標準攝影棚和32個置景車間;建成國內首個影視虛擬化制作平臺,打通從劇本預演、拍攝到后期制作的全鏈條電影工業化生產流程;引進國內首套自主研發的微米級超高精度面部掃描系統“穹頂光場”,提升人臉數字建模的精度和效率……青島影視基地持續推進“科技影都”“數字影都”建設,通過“技術研發—場景驗證—標準輸出”的路徑,青島東方影都構建起影視制作全周期的硬核科技生態,推動著中國電影工業化進入技術與藝術深度融合的新紀元。

工作人員正在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動作捕捉棚體驗虛擬拍攝(央廣網發 王大勇 攝)

“科技影都,筑夢東方”。在追逐電影強國夢上,東方影都一直都是先行者和探索者。

奔赴:厚植產業發展的“政策沃土”

華表獎“花落”青島,不僅是對青島電影產業現有成績的肯定,更是對青島電影產業未來發展前景的期許。中國影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策配套與人才支撐,而青島正以全鏈條服務體系和創新生態為電影工業化注入動能。

近年來,青島以健全產業鏈條為主攻方向,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營商環境,強化產業要素供給,出臺“上下聯動、條塊結合、互為補充、沿鏈聚合”的鏈條式、疊加式影視扶持政策。實施《青島市文藝精品項目扶持獎勵管理辦法》《青島市推動影視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及實施細則,對“青島攝制”“青島出品”、影視發行、影視拍攝取景基地、影視衍生品開發、影視人才孵化培育等關鍵環節實施獎補。2024年,對《好像也沒那么熱血沸騰》《莫斯科行動》《蛟龍行動》《抓娃娃》4部電影項目兌現獎補資金470余萬元,近年來累計發放產業扶持資金約2.1億元。

航拍青島市唐島灣(央廣網發 青島市委宣傳部 供圖)

光影交織,文旅共融。青島在電影產業自身發展的基礎上,發揮電影對文旅、電影對創意、電影對商貿等產業融合拉動作用,以影視撬動文旅,以文旅反哺影視,將“流量”變為“留量”,打造了“產城融合”的典范,更以“影視之都”的全新姿態,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書寫著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融合:光影間打造人才的搖籃

“華表獎作為中國電影政府獎,它的落地對青島這座城市的影視產業發展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對于華表獎落地青島,青島電影學院教授、新聞傳媒學院院長別君紅認為,不管是對影視產業發展,還是影視產業人才培養,都意義深遠。

別君紅告訴記者,華表獎的到來彰顯了青島“影視之都”的產業地位,也將吸引全國頂尖的電影人才、優秀作品和行業資源,為青島高校影視教育帶來難得的學習機會,同時,還將進一步激發校企協同創新的動力,“青島高校可以更好地推進影視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從視角、理論、實踐多方面實現‘全要素、全方位、全流程’的產教深度融合。”

東方影都內的萬米棚(央廣網發 青島市委宣傳部 供圖)

作為影視教育領域的從業者,別君紅認為,得益于青島“電影之都”的城市定位和以東方影都為代表的影視產業園區的帶動,青島高校的影視教育近些年快速發展,“從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上看,青島高校在影視相關專業正在蓬勃發展”。

教育的蓬勃發展也為青島影視產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別君紅告訴記者,青島“紅瓦綠樹 碧海藍天”的城市風光和青島這座城市與中國電影之間千絲萬縷的關聯,本身對于影視類院校畢業生就有很強的吸引力。伴隨著東方影都等現代工業化影視基地的快速崛起,相關的影視企業在近幾年也迅速發展,這也帶來了大量就業崗位。“華表獎在青島舉辦也一定大大增強了學生們對青島‘電影之都’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從城市定位上將更加吸引學生留在青島就業。”

華表獎此次為何“花落”青島,別君紅認為“青島采取了一條差異化的‘科技影都’布局道路,形成了鮮明且獨特的核心競爭優勢。”一方面是高科技電影工業化的基礎優勢,另一方面則是獨特的區位場景資源優勢與政策扶持優勢,最后則是集群化的產業生態與產學研一體化布局,“東方影都與青島電影學院、科技園區等深度合作,形成科技創新與影視制作高度融合的產業生態,這是青島獨特的產業優勢”。

編輯:劉佳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