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7月22日消息(記者程立龍)近年來,山東堅持陸海統籌,深入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海洋經濟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在山東乘風向海奮力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過程中,山東工行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創新海洋金融產品,推動金融要素資源向海洋領域匯聚,在服務海洋強省建設中貢獻了大行力量、體現了大行擔當。
港口擴能 銀團貸款通動脈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黃河奔流,在東營與大海相遇。2025年,東營港迎來“億噸大港”決勝之年,11個總投資137億元的項目正重塑港口能級。工行東營分行深刻把握東營港作為山東省地區性重要港口和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的戰略定位,將支持港口能級躍升作為服務海洋經濟的首要抓手。
東營港25萬噸級原油進口泊位及配套工程是2024年山東省重大實施類項目,項目設計年吞吐量為3493萬噸,計劃總投資34億元。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工行東營分行高效牽頭組建19.6億元銀團貸款。該筆貸款不僅是東營市港口行業首筆銀團貸款,填補了區域港口重大項目融資空白,更創下11家銀行參團的紀錄,成為近年來山東省內參與銀行最多的港口銀團項目之一。從項目對接到審批落地僅用40天的“工行速度”,有力保障了這一提升國家能源戰略儲備能力的關鍵工程順利推進。該項目建成投用后,25萬噸國際油輪可以在東營港直接接卸,有效滿足腹地石化企業的原料、產品運輸需求,每年可為腹地企業節省運輸成本超10億元。
產業升級 精準滴灌助揚帆
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是引領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威海榮成市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作為榮成市最大的特色農業產業,海洋經濟地位舉足輕重,遠洋漁業是其中的重要板塊。2023年9月1日,威海某公司兩艘新建造的燈光圍網漁船在沙窩島中心漁港起錨遠航,經批準開赴印度洋漁場作業。這是該公司更新改造17艘燈光圍網漁船計劃中的首批啟航漁船,其順利下海離不開工行威海分行的金融助力。
該民營企業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遠洋捕撈規模、產量、效益等指標均居山東省同行業首位,為加快推進老舊漁船更新改造,企業計劃對多艘遠洋漁船進行升級改造,面臨一定的資金缺口。工行威海分行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積極支持漁業發展壯大,根據企業提出的實際融資需求,為公司發放設備購置貸款6000萬元,有效支持了公司完成首批兩艘燈光圍網漁船升級改造,助力提升漁業設施設備現代化水平、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
文旅煥新 金融活水添動力
海洋文旅經濟作為藍色經濟體系中的高活力增長極,正加速釋放強勁發展勢能。煙臺蓬萊橫跨黃渤兩海,擁有“仙境海岸”的獨特資源,正積極推動蓬萊閣等龍頭景區品質提升,著力打造“神仙生活蓬萊灣”世界級濱海旅游目的地。工行煙臺分行充分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對文旅企業融資需求給予快速響應,專班負責、專人跟進,全流程服務客戶辦理各項手續,提高對文化和旅游企業信貸服務的便利性。
蓬萊閣景區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歷代屢加修葺,至今仍保持北宋原貌。近年來,隨著景區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長,景區有了改造提升的需求。工行煙臺分行創新模式、精準施策,與政府、企業密切溝通,量身打造融資方案,成功為景區辦理特定資產收費權支持貸款20億元,并及時發放首批13.55億元,賦能景區新建旅游項目建設,不僅解決了景區新建旅游項目的資金需求,優化了企業的融資結構,更為景區后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山東工行將持續優化金融服務質效,加快探索金融支持海洋強省建設的新模式,進一步加強海洋經濟相關重點項目、重點客戶的金融服務和信貸支持,為山東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做出更大貢獻。”山東工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