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4月24日消息(記者汪曉青 通訊員馬菊香)“這座橋重新修好后,出門可太方便了!”近日,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李家山鎮大路村云谷川河4號橋順利完工,村民索明德看著重建后的便民橋說道。
航拍李家山鎮(央廣網記者 張海東 攝)
架于云谷川河之上的云谷川河4號橋,原橋為村民自建橋,鋼筋混凝土結構,是許多村民進出村子的必經之路。去年汛期,云谷川河4號橋被洪水沖毀,村民便用架管及木板搭建了臨時橋梁,但是只能行人行走,無法行車,給村民出行帶來阻礙和安全隱患。
根據青海省“我家門口那座橋”便民橋梁建設項目計劃,4月14日,湟源公路總段西寧公路段對云谷川河4號橋進行重建。
云谷川河4號橋完工通車(央廣網發 王進波 攝)
“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充分聽取村民的意見和建議,在保證技術要求的同時,最大程度滿足村民的實際需求。同時,從項目的規劃、設計到施工,每一個環節進行嚴格的審核和監督,對施工現場派駐專人進行全程跟蹤監督,確保項目按計劃完成。”湟源公路總段西寧公路段副段長王進波說。
4月18日,云谷川河4號橋重建項目完工。嶄新的便民橋立于村子里,許多村民專門來看,來走,來感受新橋滿滿的安全感。“以前過橋時,大家都格外小心,生怕發生意外。現在重新修好,行駛在路上安全多了!”村民索明德說。
“便民橋的建成通車極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也美化了村里的整體面貌。接下來,我們還打算繼續完善村里的基礎設施,讓村莊更美麗。”站在橋上的大路村村支部書記白福忠說。
作為青海省第一個試點實施的“我家門口那座橋”項目,湟中區李家山鎮大路村云谷川河4號橋順利完工,成為大路村的一件樂事和喜事。
航拍云谷川(央廣網記者 張海東 攝)
農村公路橋梁是群眾出行和生產生活的重要通道,橋梁安全也關系著群眾的通行安全。記者從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獲悉,為解決農牧民群眾出行困難,結合全省農業區、農牧區的實際情況和現狀需求,青海省計劃實施“我家門前那座橋”便民橋梁建設項目,2025年將實施500座鋼便橋建設。
一座云谷川河4號橋的順利落成,不僅為村民們架起了出行的“安心路”,更點亮了鄉村發展的新希望。隨著“我家門口那座橋”項目的全面推進,這些橫跨河川、扎根鄉村的便民橋梁,將打通農牧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為高原村落注入流動新活力。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