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內蒙古分網 > 2011內蒙古分網改版 > 新聞視聽

          央廣網

          國有林場改革大幕開啟 伐木者變身森林衛士

          2015-04-21 09:44: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1日消息(記者金建軍 于中濤)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隨著最后一棵落葉松的倒下,一個時代畫上了句號。昨天(31日),中國最大國有林區內蒙古大興安嶺結束了長達63年的采伐歷史,并迎來新的生態建設發展時期。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使我國的森林資源管護和生態環境改善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對于全國的國有林場來說,要在2020年通過大力造林、科學營林、嚴格保護等多措并舉,森林面積增加1億畝以上,森林蓄積量增長6億立方米以上,商業性采伐減少20%左右。

            對于全國國有林區來說,目標是到2020年,根據不同情況有序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重點國有林區森林面積增加550萬畝左右,森林蓄積量增長4億立方米以上。對于停止天然林商業采伐的工作,中央財政也將給予支持。

            財政部副部長胡靜林:中央財政將統籌考慮相關因素,會同國家林業局積極研究停伐財政支持政策,從2015年起,中央財政將適當提高天然林保護工程財政專項補助,以及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為全面保護好天然林資源提供有力支撐。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百廢待興,對木材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為響應國家號召,第一代務林人告別故鄉,爬冰臥雪,以人拉肩扛的方式挺進了茫茫林海。僅在內蒙古地區,林區最高年份財政上繳曾占自治區財政的50%以上。可以說,這些國有林場為新中國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是,時代變遷。按照國家林業局的通報,從今天(1日)起,包括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在內的內蒙古和吉林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采伐。曾經為國家經濟做出巨大貢獻的國有林區為什么要停止砍伐?從這轉變背后我們又該看到哪些現實問題?

            3月27日,在已經開發了60多年的大興安嶺伊東管護站采伐點,森工集團伊圖里河林業局最后一個采伐小工隊從森林中全部撤出。大興安嶺林區從往日的喧囂開始重新回歸寧靜。

            油鋸手張忠里:在這林子里干了這么多年了,冷丁一走沒啥干的。

            記者:這幾天你們議論嗎?

            張忠里:也議論,將來干啥呀?上哪兒去呀?最起碼得生活呀!

            在森林里工作了二三十年的伐木工們,有的心存留戀,有的滿懷期待。不管內心是怎樣的感受,他們都毅然決然地走出森林,把背影留給了大山。今年42歲的林業職工王忠林,1990年進山采伐,20多年來,他眼看著自己采伐的木頭越來越細。

            王忠林:以前采的樹,一個車拉個五根八根圓條。現在一車拉上百根圓條。確實資源也是不好了。該停了。這林區有感情,也不想再破壞它了。

            在生態保護和市場低迷的雙重壓力下,內蒙古、吉林等地的國有林場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了林業經濟轉型的探索。今天探索仍在重重困難中繼續,林業人普遍面臨著,優勢林下資源利用方面各林業局各自為戰,缺乏領軍品牌,職工年齡老化、技能單一等難題。

            林業工人王金柱:像我們這么大歲數了,你說以后再去干別的,從事別的工作,再重新重頭再學,太難了。

            面對這些難題,內蒙古森工集團副總經理韓錫波表示,林區要想成功完成轉型,轉變思想觀念是當務之急。

            韓錫波:下一步我們就要整合我們的資源,這樣才能做大做強。要打造我們大興安嶺這個品牌,我們同時還要把內蒙古森工集團產業發展融入到全國。

            這幾天內蒙古金河林業局的職工們,正忙著在繁殖季節擴大狐貍養殖基地的規模。

            林業職工孟令秋:我們現在養狐貍大概有二百戶。

            記者:二百戶大部分都是林業職工嗎?

            孟令秋:大部分都是,都是從事林業這塊的。

            記者:那象你這個產業,在你們這個地區有沒有繼續擴大的可能?

            孟令秋:太有了,我們這個地區它這個冷呵,對這個養狐貍這塊是特別有優勢的,皮毛特別好。

            而在吉林白河林業局寶馬林場,林業職工吳繼祥也嘗到了林下經濟的甜頭。

            吳繼祥:我們個人都有點林下經濟啊,我是種木耳的,一年好年頭能多兩三萬塊錢少的時候一兩萬塊錢看年頭唄。

            借助國家政策的契機,森工集團開始謀劃更大的新型林業經濟布局。如今,很多林區變“賣山頭”為“賣生態”,變“賣木材”為“賣景觀”。

            內蒙古森工集團董事長張學勤:我們要建設全國最大的森林碳匯基地,商品林培育基地,建設生態旅游休閑渡假的旅游基地。黑木耳的培育、藍莓的采集加工、山野菜、山野果等等這些林下經濟大有前景。

            據了解,我國一方面要通過加大保護天然林力度維護生態安全,另一方面還要保障木材供給。為此,我國將抓緊建立國家用材林儲備制度,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木材儲備基地,全面實現由采伐天然林到采伐人工林轉變。

          編輯:鄭穎

          關鍵詞:林場;國有;改革;采伐;生態發展

          說兩句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

          點擊排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807188 新聞熱線: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京ICP備05065762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介紹 | 央廣網介紹
          国产毛片成人AV高清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免费一级aα无码看片_国产无套粉嫩流白浆不卡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专区精品视频 | 五月天婷婷缴情五月欧美激情 | 偷偷碰偷偷鲁免费视频一区 |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 | 亚洲精品嫩草研究院久久 |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