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魏哲哲)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會同公安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發布5件涉鳥類保護刑事典型案例,旨在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充分發揮警示教育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鳥類保護的良好氛圍。

這批案例中,陳某銘通過架設捕鳥網及播放畫眉鳥叫聲等誘捕手段,非法獵捕并向他人非法購買共計800余只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畫眉鳥,用以出售牟利;人民法院以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10年1個月,并處罰金20萬元。董某君使用粘網和誘鳥器大量獵捕野生鳥類,公安機關從其住處查獲880余只鳥類死體和活體,其中包含大量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鹀;人民法院以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7年,并處罰金3萬元。

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流竄作案、跨省作案、網絡銷贓等新型犯罪模式,形成跨區域、隱蔽性強的野生鳥類非法交易鏈條。人民法院依法對流竄作案、橫跨多省市的非法捕鳥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打擊,斬斷專門從事非法獵捕、運輸、出售野生鳥類的犯罪網絡。此外,近年來,一些犯罪團伙逐漸形成了非法獵捕、運輸、販賣鳥類的完整犯罪鏈條,給野生鳥類資源帶來極大危害。對此,有關部門加強協作配合,一并懲治前端的非法獵捕行為和后續的運輸、銷售行為。

編輯:胡珺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