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近日,國家自然博物館上新“石韞山海——巖石礦物精品展”, 300多件珍貴巖石礦物標本,展現著自然造物的神奇與壯美,帶領觀眾探尋巖石礦物的奧秘,感受地球億萬年的地質傳奇。
本次展覽分為“晶魄萬象”“巖穹星語”“石火文明”以及“巖礦擷萃”四個單元。在眾多色彩絢爛、造型奇特的礦物標本中,有兩件(組)格外引人矚目。

占據展廳C位的,是這件碧璽礦物標本。
國家自然博物館展覽策劃部主任 苗雨雁:看它的形狀是不是很像華表,它的造型給人一種非常端莊威嚴這樣的感覺,而且又跟我們中華傳統的華表,形似并且神似。這個標本它同時具有了地質造化的神功,又蘊含著科學的奧秘,又有人文意象,還呈現了精彩的藝術之美,這么多的特性集于一身,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當成無字的大自然造化的豐碑。
碧璽,擁有令人驚嘆的色彩多樣性,從無色到黑色,幾乎覆蓋了整個彩虹色系,是一種深受國人喜愛的“彩色寶石”。
苗雨雁:碧璽五彩繽紛,每一塊都不一樣,因為它的成分很復雜,含有像鉻、鐵、錳等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就像大自然的魔法師,會讓碧璽呈現出絢爛又別致的色彩。
神似“華表”造型的碧璽標本集納了大自然的萬千寵愛,不過,就碧璽這種礦物而言,它的產地遍布全球,相比之下,這一組與蝴蝶標本相映成趣、渾然一體的礦物晶體,更是大自然罕有的饋贈。

這組十二件礦物晶體標本,它們成對組合,像一對豎起來的兔子耳朵,更像一只只振翅欲飛的蝴蝶。它有個形象的名字,叫蝴蝶雙晶。
苗雨雁:目前在世界上已經發現的蝴蝶雙晶,也就是在巴西和中國有產出。巴西產出的雙晶,一個是顏色是白色,而且比較小,大概不會超過5公分。但是在我們國家湖南產出的雙晶,雖然我們看到一簇一簇的不太大,但是晶體比較大,有的能達到10公分,這個是比較罕見的。另一個我們看它的顏色,也是有柔和的粉紅色,粉紅的像幻影一樣。

蝴蝶雙晶并不是獨立的礦物種類,其成因某種程度上算是生長時碰到了“小意外”。礦物結晶,原本是朝著固有的方向生長,但遇上周圍溫度、壓力突然變化,或者是溶液里的某些組分分布不夠均勻,會導致其中一部分晶體生長方向“拐了個彎”,和另一部分晶體形成特定角度,兩者對稱交叉,慢慢長成了像蝴蝶張開翅膀一樣的雙晶形態。
設置互動體驗區 感悟地球科學魅力
本次展覽還專門設計了互動體驗區和多媒體演示,不僅讓參觀者領略自然之美,更能感悟地球科學的深邃與魅力。
在角石化石互動區,觀展的小朋友正追逐著生長在大約4.2億年前的角石。角石,是一種已經滅絕的海生肉食性動物。當觀眾踏入這個互動區,地面上光影模擬的原本游弋穿梭的角石就會被腳步驚動,一旦踩到它們的身影,它們會敏捷地轉向深水區,消失不見。在這里,觀眾用自己的腳步,“參與”到古生物的生命歷程,感受時光的流動與生命的演化。

區別于傳統的礦物巖石展,本次展覽還構建了一個“地球演化劇場”。從礦物的成因出發,展示在內生、外生、變質等不同地質作用下塑造的礦物標本的獨特“身份密碼”,同時展示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三大巖類的形成與相互轉化。
觀展通道中,這幾面類似屏風的墻面格外醒目,它們是來自巴西等不同國家的巖石切片,光線穿過這些古老而堅硬的巖石,細膩的紋理、繽紛的色彩得以極致呈現。這片石榴石十字石片巖,遠看似一片深邃的星空,近看則像冬日夜色中的點點繁花。
逆光之下,冷峻的巖石“半透不薄,溫潤如玉”,不僅呈現出自身的物理特性,更讓觀展的人們驚嘆于大自然的非凡創造力。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