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貴陽7月29日消息(記者李展鴻)7月21日至7月25日,由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國旅游報社主辦的“2019美麗中國行·貴州避暑采風行”活動在貴州進行,活動期間,貴州省文旅廳舉行了交流座談會,向由央媒、各地媒體及自媒體組成的采風團介紹貴州旅游扶貧的相關情況。
據了解,近年來,貴州脫貧成效顯著,2013年至2018年間累計減少貧困人口670.8萬,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26.8%下降到2017年底的7.75%,減貧人數全國最多。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扶貧事業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以分享,接下來如何規劃,貴州省文旅廳副廳長黃昌祥在座談會上為采風團作了介紹,他表示,貴州過去幾年,主要圍繞“大交通”“大數據”與“大扶貧”這三大戰略來開展工作。
貴州省文旅廳副廳長黃昌祥座談會上發言。(采風團成員供圖)
要想富,先修路。在“大交通”方面,黃昌祥談到,貴州號稱“山地公園省”,夏季很清涼,四季有綠色,但如此美麗的一座“大公園”,過去卻因為山地交通不便,導致園里的人難出去,園外的人難進來,這是貴州過去的“病根”“窮根”。近年來,貴州將交通建設作為扶貧攻堅戰的一個重要戰略來打,在黨和國家的領導與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前后修建高鐵,著力建設旅游公路,同時在硬化水泥道路上基本實現村村通、組組通,對處在交通不便地區的居民采取道路“不搬就通”“不通就搬”的措施。通過近些年的大力建設,貴州在交通網絡上實現后發趕超,使制約貴州幾百年發展的交通癥結得以解決。
交通網絡的逐漸完善,大大方便了貴州人民的生活與生產,也為貴州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游客,這對于將旅游當作支柱產業來打造的貴州,對于貴州的“旅游+扶貧”戰略,都關重要。
貴州是一個擁有豐富且獨特的旅游資源的旅游大省。據了解,貴州平均海拔1100米,夏季平均氣溫23℃,森林覆蓋率高達57%,是適宜人居的避暑勝地,有“中國避暑之都”貴陽、“中國涼都”六盤水、畢節、安順、黔南州、黔西南州等眾多中國避暑名城,以及多個中國避暑休閑十佳縣等避暑度假目的地。近年來,貴州依托獨特生態優勢和多彩民族文化,著力發展旅游產業,尤其是將“夏避暑”作為推動貴州旅游業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全力打造“避暑勝地 度假天堂”品牌。
據了解,貴州首條景區高鐵直達列車已于7月12日正式啟動,由西至東,將貴州的熱門景點黃果樹瀑布、西江千戶苗寨、銅仁梵凈山等旅游資源串連起來,用高鐵“大交通”配套公路“小交通”,形成城市到車站、車站到景區、景區到賓館、賓館到城市間的無縫銜接,帶給游客更加快捷舒適的旅游體驗,加快了全域旅游向縱深發展的速度。
采風團參訪貴州高鐵旅游專線。(采風團成員供圖)
黃昌祥副廳長介紹,下一步,貴州的目標是,把貴州的旅游做大做強,實現貴州從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的轉變。
此次采風活動中,采風團在參訪途中也采訪了一些當地居民,了解旅游產業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
黃娟是銅仁市一家旅行社的導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表示:“小時候,大部分年青人都外出打工,父親與姐姐也都如此。我讀的是旅游專業,2016年畢業。在自己讀大學期間,還一直想走出這大山,去外面的世界感受一下。但這幾年家鄉的變化非常大,我畢業時貴州的旅游正處在發展期,所以就決定留在家鄉工作,F在好多年青人回家時看到家鄉的變化,也開始選擇回到家鄉來工作生活!睂τ诂F在從事的導游工作,黃娟表示,現在正是貴州旅游發展的時期,能把家鄉的美向游客介紹,她心里也覺得很自豪。
黃娟(左一)與同行在梵凈山景區門口等候各自的團員歸隊。(圖片來自黃娟朋友圈)
胡天懷是落別龍井生態溫泉景區附近的一名道路清潔工,年過半百的他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用掃帚清理景區外圍道路上的垃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有這個景區當然是比沒有好,以前這里沒有那么多人,也就不需要那么多清潔人員,現在每個月除去五險一金外,能拿到手1200多元,自己的孩子在外務工,有了這筆錢,現在都不需要他們寄錢給我了,自己平時除了工作,就是帶帶孫子。
胡天懷接受采訪。(攝影:王勇)
謝師傅是“布依人家驛站”的一名觀光車司機,之前在外地務工的他近年回到家鄉工作,對于回鄉的原因,30歲上下的他倒是沒怎么考慮薪資問題,他說:“那邊太熱了!沒有家鄉涼快!”當記者追問他是否還有別的原因時,他說:“沒有,就是太熱了!”
謝師傅接受采訪。(攝影:月。
在六枝特區落別鄉“布依人家驛站”民宿,六枝特區文體廣電旅游局副局長黃美焦結合實地為采風團介紹了“旅游+扶貧”的具體方式與成效。他說,“布依人家驛站”民宿利用當地布依族百姓的閑置空房作為房源長租給外地前來避暑的游客,百姓可以分得一部分房租,另外,因為這里的百姓是布依族,能歌善舞,把他們組織成文藝團隊進行培訓和演出,他們可以獲得一定的演出費,再有就是游客過來,百姓可以向他們銷售自家的特色小吃、土特產品,同時,挑選文化素養較高的一些返鄉年輕人,經過培訓,讓他們進入產業的管理層。
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單引來了游客,帶來了消費,也讓當地居民有了更多與外界游客互動的機會,比如布依人家驛站民宿,游客只是租住房主幾間房中的空閑房間,等于游客是與當地百姓同住在一個屋檐下,游客與百姓一起生活,一起去市集購買生活用品,這種互動的過程,既加深了外界游客對當地人民的了解,也讓當地百姓可以更多地了解外界,是一種有溫度的旅行體驗。
六枝特區文體廣電旅游局副局長黃美焦作介紹。(攝影:王珩珺)
除了交通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大數據”對于貴州的旅游推動作用也非常大。隨著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2016年2月獲批建設,貴州進一步從數據資源管理與共享開放等7個方面開展系統性試驗,實驗田變身試驗區,貴州行動上升為國家試驗。
在座談會上,黃昌祥談及“大數據+旅游+扶貧”的具體方式時表示,利用大數據,可以有力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比如民宿方面,因為民間空余的房間時常呈現分散性與隨時變化的特點,如果沒有大數據,這些分散的閑置資源信息很難得到系統管理,民宿從業者的資金便無從下手,但有了大數據,就能把這些信息收集管理,即使是一間房、一張床位的信息,都能及時更新,解決了這一點,就可以讓資金下鄉,讓百姓的房租得出去,讓游客租得到房。
據了解,截至2018年底,貴州省貧困發生率在10%以上的縣尚有11個,貧困發生率在20%以上的鄉鎮有16個,貧困發生率20%以上的村有615個。對于貴州扶貧工作接下來的目標,黃昌祥表示,貴州省旅游扶貧的任務是減貧100萬人,目前我們已完成減貧70余萬人的目標,下一步,我們將鞏固現有的脫貧成果,同時繼續執行“一村一方案”“副廳級干部當扶貧隊長”,與農民共生共榮,通過發展旅游相關產業,讓農民“圈棚不空,田地不閑”,在2020年為脫貧攻堅戰交出一份好的答卷。
牛角村布依老人與采風團成員打招呼。(攝影:智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