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文物解碼丨唐代西域的餃子與餛飩

          2019-02-03 15:42:00來源:國家民委

            許多中國人有除夕晚上吃餃子的風俗。餃子歷史悠久,傳說眾多。其一是東漢時期,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看到許多百姓窮困潦倒、饑寒交迫,耳朵都凍爛了。他目睹此景,非常難過,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就是將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包在面皮里,捏成人的耳朵狀,放進鍋里煮熟,分發給窮困的病人。

            張仲景關愛病人,大年三十還在為患者送醫送藥。為了紀念他,后人在喜迎新年的同時,除夕夜按照“嬌耳”的樣子制作面食,大年初一早上煮了來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由此形成了大年初一吃餃子的風俗。

            餃子的另外一個稱呼為“扁食”,據說這個詞在宋代就已出現,是餃子傳到北方草原后,蒙古族對它的稱謂。因蒙古族性情豪放,餃子也被包得餡多皮厚。后來,蒙古族把餃子帶到了世界許多地方,當時的俄羅斯人、哈薩克人、朝鮮人都會包餃子。

            文物解碼丨唐代西域的餃子與餛飩

            ▲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餃子

            明代萬歷年間,一個叫劉若愚的太監撰寫了《酌中志》一書,書中介紹了很多宮廷風俗:“初一日正旦日,五更即起,焚香發炮。飲食椒柏酒,吃水點心(即餃子)。或暗包銀錢一二于內,得之者以卜一歲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賀新年也!边@一記載表明,在明代就有了在餃子里藏錢的風俗,誰吃了這個藏錢的餃子,就意味著這個人在新的一年會大吉大利。

            餃子在新疆的流傳歷史也十分悠久。195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里發現了餃子。餃子長約5 厘米、寬1.5 厘米,保存得比較完好。這些餃子的形狀與現在的餃子相同,只是小了一些。

            至今,新疆吐魯番、哈密地區的維吾爾族依然稱餃子為“扁食”,而生活在新疆喀什、和田等地的維吾爾族稱餃子為“居娃娃”。

            餛飩是我國古老的傳統風味小吃,維吾爾族稱為餛飩“曲曲兒”,里面的餡以羊肉和洋蔥為主,此外還有苜蓿餡和紅莧菜餡等,都非常好吃。

            文物解碼丨唐代西域的餃子與餛飩

            ▲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餛飩

            從古文獻記載來看,餛飩的歷史更為悠久。《莊子》里有一篇寓言故事:世界開天辟地之前,有一個混沌的大神,他的相貌和人不一樣,沒有眼耳口鼻七竅,整個人就是一團大肉球。后來,有兩位代表時間和空間的神給混沌鑿開了七竅,世界出現萬物,并且變得豐富多彩。學者葉舒憲認為,吃餛飩的禮俗與道家的創世神話密切相關。據《食物志》記載:“餛飩,或作渾沌”; 南北朝時期,《齊民要術》中稱之為“渾屯”。依據造字的規則,“混沌”是食物類,后來改換了偏旁就成了“餛飩”。

            早在唐朝,新疆吐魯番人就已經吃上香噴噴的餛飩了。1959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就出土了幾個餛飩,質地為小麥面,長約3厘米、寬1.9厘米,雖然它們看上去很陳舊,但仍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迄今最古老的餛飩實物。

            餃子、餛飩等具有濃郁中原漢文化特色的食品出現在新疆古墓中,反映了古代中原飲食文化對西域的影響!

          編輯: 鞏盼東

          文物解碼丨唐代西域的餃子與餛飩

          至今,新疆吐魯番、哈密地區的維吾爾族依然稱餃子為“扁食”,而生活在新疆喀什、和田等地的維吾爾族稱餃子為“居娃娃”。餛飩是我國古老的傳統風味小吃,維吾爾族稱為餛飩“曲曲兒”,里面的餡以羊肉和洋蔥為主,此外還有苜蓿餡和紅莧菜餡等,都非常好吃。

          關閉
          国产毛片成人AV高清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免费一级aα无码看片_国产无套粉嫩流白浆不卡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视频 | 一本到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 亚洲欧洲日韩淙合久久 | 亚洲日本高清色欧另类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免费欧美大片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