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易地扶貧搬遷:告別包包山 遷入陽光城

          2019-07-12 09:00: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畢節7月12日消息(記者張兆福 王利)“一雞啼叫,三省皆聞”、“一步踏三省”,這些頗富詩意的傳述,就是貴州省畢節市林口鎮雞鳴三省村所處的地理環境及美稱。雞鳴三省村離畢節城75公里,地處云南、貴州、四川交界處,與北面的四川省敘永縣、西北面的云南省威信縣和鎮雄縣隔河相望,站在老鷹巖上,三省交會的區域情況以及其間的山水峽谷奇景一覽無余。

            貴州這幾年發展迅速,尤其是交通建設成為經濟發展強大引擎。記者從貴陽到畢節,畢節到林口鎮,林口再到雞鳴三省村,一路高速,到雞鳴三省村的山路也是路況不錯的旅游公路。然而,村干部告訴記者,雞鳴三省村有六個寨子,其中最高處的包包組是到現在為止唯一不通路的村民小組。

            

            右上是停車處,左下是包包組。(王利 攝)

            村干部帶記者開車往村委會后山走,半個小時后,到了山頂一戶村民家的曬谷坪停下,便再無路可通。村干部指著平行遠處散亂的幾棟房子,告訴記者,那就是包包組。從記者的角度,包包組似乎就在一兩百米開外,怎么會不通公路呢?

            

            看似近在咫尺,實則路途艱難。(張兆福 攝)

            然而,往前步行幾十米,真相就顯露出來。視覺的偏差讓人覺得包包組近在咫尺,伸手可觸,可實際隔著深谷,記者在這頭,包包組在那頭,中間深不見底,只有溪水跌蕩的聲音隱約上浮,一只老鷹張開翅膀自由盤旋。

            要去包包組,只能先沿著斷崖絕壁上的一條羊腸小道走到谷底,再從谷底結合處往上爬,陡峭的山坡上有著村民開墾出來的玉米地。

            雞鳴三省村地處烏蒙山腹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受河流縱切,四處是絕壁懸崖。“包包組”僅42戶人家,被深谷包圍,隔著渭河和云南相望。在這里,修路、修房的材料仍需人背馬馱才能運上山,難度和成本是外界的數倍。懸崖上鑿出的這條山路不足半米,兩人相遇需側身而行,這條路是進出村部唯一的通道,熟悉山路的村民走出來,最少需要四十分鐘。因為才下過雨,山路泥濘濕滑,爬到包包組第一戶人家,記者花了一個多小時。

            許明松家是村頭的第一家。許家房子長,分為兩組,一頭是兩層樓房,是生活的空間;一頭是平房,放工具雜物和養豬。墻上貼著許多公告,有三張引起了記者注意,一張是2017年全組獲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1951.1元,最多的一戶分到了201.9元,最少的分到了30.28元;一張是2018年鎮上發放的冬春救助資金,有五戶人員得到了300元到800元不等的救助款;還有一張,是鎮里去年組織調整大家種馬鈴薯,全組共調整種馬鈴薯70畝。這三張公告,還原了包包組的基本生活生產狀況。

            

            村民領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的賬單(蔣琦 攝)

            老許房子大房間多,老許坐在中間一間房里看電視,是幾年前熱播的戰爭片《亮劍》。房里除了靠墻的電視機柜,就是一個燒水取暖的鐵爐,占了房子大半空間。望見屋外頭來了一堆人,許明松一時間手足無措,趕緊起身打水燒水,從破櫥柜里掏出幾只杯子,杯壁上掛著一層厚厚的泥垢。許明松紅著臉告訴我們,“老長時間沒用過,我先去洗洗!”。

            

            許明松準備為遠道來的客人燒水喝。(張兆福 攝)

            和許明松聊天,總是一問一答,他不多說話。但提起這條路,62歲的許明松就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往外倒苦水。

            “沒爬過這個山包包,你體會不到大家搬遷的意愿為什么這么強烈。”

            “前幾年,村里的小楊背著背簍給他男人送飯,就在這懸崖邊翻下去摔死了。”

            “看病也不容易,生了小病找村醫能看,不敢得大病,得抬到鎮上坐車。”

            ……

            最讓許明松難受的是沒日沒夜的寂寞,兒子在外地打工,老伴去照顧孫子,找不到人說話。他告訴記者,每天晚上都要看電視到10點,熬不住了才去睡覺。“孫子們都在鎮上,也不愿來這地兒,來一趟走兩個鐘頭山路。想他們的時候就視頻。”

            路不通,包包組四十二戶人家實際只有二十戶還有人在這里。去年,包包組被列為易地扶貧搬遷的對象。村里開動員大會,許明松沒來得及和妻子商量,當場就簽了同意書,“毫不猶豫地簽,簽回來打電話告訴老伴兒,她也支持我”。再過不久,他就要搬到畢節的碧海陽光安置點,成為一個新市民。由于需要排號交房,許明松有點心急。

            

            許明松養的幾頭豬是他搬走前唯一的牽掛。(張兆福 攝)

            早許明松一步,他的老鄰居石俊周一家已經領到了新房的鑰匙。老石家在老許家后坡,房子不大且陳舊。倒是門前兩棵樹威武,一棵松柏,一棵板栗,有三層樓高,遮擋著風雨,這都是老石二十年前親手栽下的。

            講起即將入住的新環境,石俊周笑得合不攏嘴,“一棟棟小洋樓,就跟別墅一樣,沒尋思哪天我們也能住上。”身材瘦高的石俊周是個勤快人,院子里曬滿了油菜桿,十幾頭豬長得肥碩。他告訴記者等把這些處理完馬上就搬走,屋里的雜物一概不要了,樹也不砍,留在老家。“新房子里什么都配齊了,我們到了,去樓下買點米油和蔬菜就能生活,哪像現在,走兩小時到鎮上才買得到。”

            

            石俊周搬走前最后和老房子合影。(張兆福 攝)

            林口鎮扶貧干部趙江告訴記者,安置點能容納2.8萬人,通過現代農業溫室大棚、辣椒加工廠、勞務對接等方式,最少可以實現每戶有一人穩定就業。不過,石俊周有著一身殺豬的“本領”,他有著自己的算盤,在附近的菜市場租個攤位賣豬肉,相當于創業了。

            問及土地的問題,趙江告訴記者,這里的土地會被統一流轉栽種琵琶、櫻桃、核桃等經果林,從這里搬出去的村民照樣拿流轉費、拿分紅。

            

            碧海陽光安置點航拍(蒲曾勇 攝)

            下午五點,記者從包包組下山,半路上正好遇到五個結伴放學回家的小學生,從學前班到五年級都有。若不是都穿著鮮亮的衣服,遠望這綿長的山崖,真是很難發現他們的小身軀。陪同的村干部告訴記者,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山外打工。想想身后有段濕滑的路段,大家不禁打個冷顫,反復叮囑他們千萬別滑倒。學前班孩子小聲說道“摔過跤”,引來其他大孩子大笑。

            

            孩子們的放學路(張兆福 攝)

            

            他們似乎習慣了這條路,這是孩子們留給這片包包山的笑臉。(張兆福 攝)

            “每天早晚孩子們都在我家房前的坡坡上經過,到村里的小學上課。他們兩三歲就在這山崖上耍,做父母的哪有不擔心的。”許明松感嘆。

            好在,他們很快就要和這片包包山告別,就要從這條曲折的小路上走出來了。

          編輯: 鄭皓月

          易地扶貧搬遷:告別包包山 遷入陽光城

          貴州這幾年,發展迅速,尤其交通。我們從貴陽到畢節,畢節到林口鎮,林口再到雞鳴三省村,一路高速,其中到雞鳴三省村的山路也是路況不錯的旅游公路。

          關閉
          国产毛片成人AV高清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免费一级aα无码看片_国产无套粉嫩流白浆不卡

                  夜鲁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 |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 五月天久久成人AV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影院 | 在线播放极品女神被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