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人民大學叢志強教授在發言(央廣網發 蔣攀 攝)
央廣網寧波7月9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通訊員蔣攀 葛恒杰)當鄉村遇到藝術,當藝術家來到鄉村,兩者之間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7月8日下午,中國(寧海)藝術振興鄉村論壇在寧波市寧海縣大佳何鎮葛家村舉行,來自來自全國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0所知名高校33名專家學者齊聚葛家村,圍繞藝術振興鄉村各抒己見,展開激烈討論。
今年初,寧波市寧海縣借鑒國內外鄉村社區營造先進經驗,正式提出“藝術振興鄉村,設計激發活力”理念,探索將藝術設計與農村生產生活相融合,激發村民建設村莊、參與藝術創造的內生動力。就在上周,30支高校藝術團隊進駐30個村莊,與村民一起,因地制宜地進行整體藝術設計和改造提升。
“鄉村振興需要藝術家的創意,而藝術家同樣需要走進農村,去尋找創意及解決問題的靈感。”國家藝術基金長三角鄉村振興戰略文創設計人才培養項目組負責人陳慶軍教授和與會的高校專家一致認為,藝術振興關鍵是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將藝術與農村融為一體。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專家湯翔燕說,鄉村設計沒有固有的開發模式和開發理念,只有當品牌介入鄉村、設計與資本結合、傳統與多元結合等等,鄉村的各種可能性就開始萌芽。
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產品設計教研室副主任夏琳非常贊同這種說法,她從鄉村文創知行合一的角度,闡述了鄉村振興需要用好當地的歷史文脈、非遺傳承的重要性,并建議鄉村文創的商品化來增強生命力。
今年4月份,中國人民大學叢志強教授和他的團隊在短短的12天時間里,對寧海縣大佳何鎮葛家村的環境進行了藝術改造和提升,使葛家村由默默無名的偏僻小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在論壇上,叢教授以葛家村為例分享了“設計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村民信任關系建立的方法”,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贊同。還有一些專家從如何解決鄉村振興同質化嚴重、更多留住鄉愁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為藝術振興鄉村出謀劃策。
據了解,寧海縣在推進藝術振興鄉村中,以開展“藝術家駐村”“藝術提升品位”“設計改變生活”三大行動為主要抓手,3年內,計劃建成5個藝術特色鎮、10條藝術特色風景線、50個藝術特色村,引育“駐村藝術家”200名,駐點結對村達到150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