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0月28日消息(記者劉源源)2016吉林大米推介會今天在上海舉行,拉開了“吉林大米”新米在長三角地區上市的序幕。吉林大米產業聯盟多家核心企業,為江浙滬地區帶來多款吉林大米中的精品,涵概了吉林省東、中、西部的優質大米品種。“好吃、營養、安全”的吉林大米,受到上海消費者好評。
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吉林大米產業聯盟33家核心企業第一次整體亮相,帶來了市場上十分走俏的吉林稻花香、吉林圓粒香、吉林長粒香、吉林小町四大品種優質大米。吉林省松江佰順米業有限公司和吉林省大米公司,還分別在上海正大廣場和上海樂購大華商超舉辦了吉林大米進商超、千噸新米進申城的促銷售賣。至此,吉林大米在上海商超的銷售網點突破千家。
吉林省是我國優質東北粳稻主產區,出產的優質大米在清代就作為“貢米”進貢清朝皇室。建國后,吉林大米也一直調運供給北京市場。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于強圍繞吉林大米的生長環境、內在品質和文化傳承,全方位解讀了吉林大米“白金名片”豐富內涵。他說:“吉林大米為什么好吃、營養、安全,最重要的就好在品種上。品種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品牌。”多年來,吉林在培育水稻優良品種上下足功夫,省農科院培育的吉粳系列產品是吉林水稻的當家品種。其中“吉粳511”2015年榮獲全國優良食味粳稻品評特等獎。在今年“中日優良食味粳稻品種選育及食味品鑒學術研討會”上,還榮獲食味“最優秀獎”,排名第二,僅次于日本新潟魚召“越光”米,在參評的六個中國優良水稻品種中排名第一。這個品種已在吉林省水稻主產區廣泛種植。
吉林大米還好在生態環境。好山、好水、好地、好氣候,是吉林大米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吉林與日本優質大米產區青森、巖手和秋田處于同一緯度,氣候條件非常相近。與南方相比,吉林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利于水稻生長;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長,既可以減少病蟲害,也有利于土地休養生息。吉林處于東北腹地,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同時晝夜溫差大,利于干物質積累,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黃金水稻帶”。
吉林大米好在生產、經營、管理措施好。好大米是種出來的,好品質是管出來的,好品牌是創出來的。近年來。吉林大米從源頭抓起,品種抓起,種植抓起,從加工、儲藏、銷售抓起,每個環節都不放松。全省集中打造了吉林大米品牌,編制質量標準高于國家和地方標準的吉林省糧食行業協會團體標準,構建大米可追溯體系,成立吉林大米產業聯盟,實施健康米工程等系列工程。特別是采取倒逼機制,用吉林大米核心品牌統領區域品牌,以區域品牌整合企業品牌,逐步淘汰弱小品牌;用品牌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選用優良品種,變“農民種什么,企業收什么”為“市場需要什么、企業就組織農民種什么”;聯盟企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方式,大規模進行土地流轉,建設自有基地,實行“六統一”管理模式,堅持種植、收儲、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使吉林大米品質不斷提升。僅聯盟企業自有基地今年就有210萬畝,比去年增加40萬畝。基地種植的水稻無一例外都是優質品種。
吉林大米好吃、營養、更安全,是經過專家反復論證確定的對吉林大米內在品質的科學總結。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李國祥研究員介紹,全國農產品在生產上。每畝農藥費用平均為53元,而吉林省僅僅23.66元,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連續十五年對吉林大米跟蹤監測,其農藥殘留、黃曲毒霉素、重金屬含量無一超標。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團盛贊吉林大米,說“你們是品牌”。國家糧食行業協會還分別授予吉林市和長春市為“貢米之鄉”和“中國優質粳稻之都”稱號。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副會長郄建偉高度評價了吉林大米的品牌建設。他說:“吉林大米為全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鮮活樣本,’吉林大米現象’已受到全行業廣泛關注,對行業發展具有啟示和引導作用。”吉林省糧食行業協會會長李福升介紹了吉林大米品牌建設情況以及吉林大米產業聯盟組織架構、營銷模式、產品特點,對聯盟企業在滬新米銷售計劃作了詳細說明。
推介會上還展示了吉林的玉米和雜糧等綠色產品,進行了新米現場品嘗和洽談簽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