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塊提鉤顯示屏相當于火車站駝峰的‘眼睛’,能夠讓工作人員一目了然,了解即將到站班列的解體溜放計劃,更快推進編組調度工作。”金秋時節,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貨運往來繁忙有序,園區興隆場車站設備檢修車間主任廖席沆介紹說。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是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始發站。近年來,廖席沆參與研發的提鉤顯示屏、駝峰抱閘預警系統等技防設備陸續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該樞紐園區興隆場車站物流運輸的安全系數和效率。

廖席沆介紹興隆場車站提鉤顯示屏的功能(央廣網記者 白刁尹 攝)
2024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時強調,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對于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方面要齊心協力,把這一標志性項目建設好、運營好,帶動西部和內陸地區高水平對外開放。
“總書記考察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一年多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重慶鐵路的貨運量越來越大。很多以前不容易買到的國外商品,現在可以直接發到重慶,老百姓的餐桌上也多了不少新體驗。”重慶江津區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貨裝值班員謝黎說。班列日益增多,謝黎每天開工前都要仔細檢查機械設備的運行狀態,為運輸安全保駕護航。
江津區的重慶雙福國際農貿城內,主營東南亞進口水果的商戶劉忠立坦言:“小南埡站開通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后,貨運成本降低,進口水果價格更有競爭力。希望未來重慶能開通更多特色班列,讓世界各地商品更快到達消費者手中。”

水果商戶劉忠立正在清點進口水果(央廣網記者 白刁尹 攝)
進口水果“走進來”,讓老百姓嘗到了新鮮與實惠;在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的另一端,重慶制造也正沿著這條國際通道加速“走出去”。
“出口占我們公司總銷售額的80%。”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內的一家農機企業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進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場。該公司外貿部負責人李偉說,“以前貨物從重慶運輸到印度尼西亞要14天,現在八九天就能到達。”
“十四五”期間,重慶全域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已形成南向3條鐵路通道、10條高速公路通道格局,聯通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74個港口。通道能級持續提升,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累計運輸貨物箱量、貨值年均增長約30%。
四通八達的物流網也帶動“經濟通道”向“通道經濟”加速轉變。在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先進機電裝備和物流產業園建設現場,工程車輛穿梭如織,塔吊巨臂劃破長空,數百名工人忙碌作業……僅一年時間,這里便完成了從“毛地”到“熱土”的蛻變。

重慶江津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與珞璜港串聯實現“水公鐵”多式聯運(央廣網發 明萌 攝)
“我們現在正圍繞先進成套裝備產業、先進材料產業、現代物流及供應鏈服務產業三大產業進行招商引資,目前已簽約95個項目,總投資接近600億元。展望‘十五五’新藍圖,未來,這里將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現代產業集群,以產業助推通道價值升級。”江津綜保區管委會(珞璜工業園發展中心)主任袁理介紹。
總監制:駱紅秉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監制:伍剛 宮歆慧 蔡榮波
統籌:陶玉德
策劃:肖慶華 卜葉
采制:白刁尹 張靜茹(實習)
配音:王藝潔
鳴謝:重慶市江津區委宣傳部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