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救護車拉警報器開道旅游”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關注。視頻顯示,一輛懸掛海南牌照、車身標有“經緯航空醫療急救站”字樣的車,在西藏墨脫的公路上一路鳴笛,迫使前方車輛紛紛避讓;該車隨后停在景區,車上人員身著便服下車拍照打卡,之后又繼續拉響警報器招搖上路。

對此,海南省三亞市衛健委發布通報稱,涉事車輛牌照為瓊B120BB,是隸屬海南經緯航空醫療急救服務有限公司的非急救醫療轉運車,現由西藏經緯航空醫療急救服務有限公司管理使用;該車輛在墨脫縣存在非緊急情況下使用警燈警報器等違規違法行為。

“救護車”拉警報器開道旅游,一路招搖過市,這樣的行為確實讓人義憤填膺。提供綠色通道為救護車讓行,為生命爭分奪秒是一種公共認知。這個事件無疑會損害公眾信任,戳傷公眾的讓行善意。優先路權決不能被濫用,對于不是特種車卻扮成特種車、享受特權等行為都要予以嚴厲打擊、嚴肅懲處。

這起事件也暴露出行業監管存在漏洞。一般而言,人們日常所說的救護車分為兩種:一種是緊急救護車(即120急救車);另一種是非緊急醫療轉運車,用于滿足病情穩定患者的轉院、出院、透析接送等非緊急醫療需求。由于120急救車用于搶救急危重癥患者,需快速抵達現場并進行院前急救,所以可合法使用警燈、警報器,享受優先通行權。非緊急醫療轉運車則不享有優先通行權,也無權使用警燈、警報器。非緊急醫療轉運車需求量大,一些地方對其監管不嚴,導致出現了不少亂象,這提醒我們:非急救醫療轉運與120急救服務的界限不能模糊,必須予以清晰界定。

目前,我國一些地方已經出臺相關措施規范非急救服務。譬如,對非緊急醫療轉運車的反光帶及車身主體顏色作出明確要求,對兩類用車加以區分;開通非急救轉運熱線96120、設立服務中心;對非急救轉運正式立法,明確非急救轉運服務救護車的配置、標準、從業人員、價格、監管等。這些舉措可以讓人們更好地區別120急救車和非緊急醫療轉運車,進一步完善非急救轉運服務體系。一旦發現非緊急醫療轉運車濫用警燈警報器的行為,群眾可以進行監督舉報。

特種車決不能成為個別人享受特權的“私家車”,從嚴監管和從嚴追責須雙管齊下。具體到此次事件,有關部門要深入徹查涉事人員,健全從嚴追責機制。同時,各地還應盡快完善從嚴監管機制,對救護車和非急救醫療轉運車加以明確區分,利用科技手段實現對特種車輛的全周期追蹤和實時監管,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央廣網評論員 文峰)

編輯:胡珺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