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運河漕運碼頭,追隨著歡快的鼓聲,趕一場運河大集。 

大集入口處,腰鼓隊隊員頭戴紅花、斜背響鼓,手握系著紅飄帶的鼓槌,擊著鼓點舞動身軀。好個精氣神兒!

跟著涌動的人潮往里走,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攤位,糖畫、面茶、京八件、奶皮子、咯吱盒、炸灌腸,還有現場制作的肉串、爆肚,吆喝陣陣、香氣撲鼻。

最熱鬧的攤位要數吹糖人兒了,“糖人兒嘞!”頭戴瓜皮帽的手藝人金福寶一邊吆喝,一邊忙個不停。只見他從小鐵鍋中挖出拇指大小的糖稀,揉捏拉扯幾下,將長長的吹氣管送到小孩嘴邊,嘴里還不忘提醒:“我來動手你來吹,小公雞的翅膀出來了……”小孩憋足了勁吹氣,活靈活現的小公雞很快成型。“嘿!小家伙吹得鼓鼓囊囊,給你100分!”聽著金福寶的贊美,小孩舉著糖人兒高興地跑了,甜蜜的年味記憶保存了下來。

吹糖人兒攤位一旁是茶湯攤。對不少游客來說,茶湯能讓人聯想到語文課本中馮驥才筆下左右逢源的“好嘴楊巴”——賣茶湯的高手。攤位里,手藝人李彬也毫不遜色,他一手端碗,一手把著龍嘴大銅壺,壺嘴向下傾斜,一線沸水直沖而下,水滿高粱米面熟,輔以青紅絲、熟芝麻、葡萄干,吃起來黏軟香甜。李彬告訴記者:“大集負責人聯系我,想增添更多傳統年味,我就開車拉著大銅壺趕了過來,今年就守著攤子過年啦。”

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北京市通州區在大運河漕運碼頭、三廟一塔、柳蔭廣場舉辦運河大集,并在7個鄉鎮的8個點位開展大集,聚人氣、添活力。

家住通州區的付建英阿姨與老伴徐大爺每年春節都要逛逛廟會、趕趕大集。“趁著天氣好,我們來置辦點年貨,也提前感受這濃濃的年味。”付阿姨很是健談,“今年運河大集更熱鬧了,沿著漕運碼頭增加了很多攤位,還排了演出日程表,非常適合一家老小過來玩。”

徐大爺正穩穩端著相機,定格大集上的北京年味。徐大爺說:“一路走來,紙翻花、茶湯、糖人……還真有一些小時候逛廟會的味道。”正說著,老人家還不忘給游客指路,“往東往北都有公交站,走幾步就到了。”大集上年味兒濃、人情味兒更濃。

沿著大運河畔迤邐行來,大大小小的攤位綿延了很遠,套圈攤位前歡聲笑語不斷,還有“老頑童”體驗游樂新設備“空氣大炮”,孩子們拿著零食笑容滿面,煙火氣在大集上更加具象化。

走出大集時正值腰鼓隊迎賓結束,領隊李淑敏阿姨今年68歲了,一早和隊員們從通州區潞城鎮太子府村趕來。她笑著說:“過年期間,我們村的腰鼓隊、扇子隊、舞龍隊會轉著圈兒地趕大集、演節目,過年就要熱熱鬧鬧的!”

編輯:張澤昕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