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高掛,鑼鼓喧天,浙江嘉興海寧市鹽官鎮桃園村文化禮堂外熱鬧非凡。集市上,攤位林立,剛出鍋的乍浦蝦餅酥香四溢,平湖糟蛋金黃誘人,許村非遺纏花精巧細致。熙熙攘攘中,孩子們手拿糖葫蘆,笑聲不斷;老街坊提著滿載年貨的布袋,聊著家長里短;來往游客們停下腳步,舉起相機捕捉這份美好,嘴里贊嘆:“這才是過年的味道!”

在這場屬于百姓的文化盛宴中,真正的重頭戲還在文化禮堂內。夜幕降臨,2025年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我們的村晚”省主場活動拉開帷幕,開場歌舞《金蛇狂舞》以熱烈的節奏、絢爛的舞美“點燃”全場,舞臺中央的燈光匯聚成一條象征吉祥的金蛇,演員們翩然起舞,迎接新春的到來。

“今年的‘村晚’,不僅節目精彩,還有我們地方特色的集市和地方卡通形象‘村村’加入,好看又有趣!”在桃園村村民張利華眼中,今年“村晚”既是一場鄉村文化盛宴,更是大家展示文化自信的平臺,而這一切的背后,少不了文化特派員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

“潭許鮮煮食材好……”在村民們的熱烈掌聲中,紹興蓮花落節目《潭許十寶》登上了“村晚”大舞臺,10位來自紹興市潭許村的村民身著戲服,伴隨詼諧的唱腔,將潭許村的十道特色美食唱進了現場觀眾的心里。令人感動的是,《潭許十寶》節目由文化特派員陳祥平帶領村民原創而成。

“她們平均年齡超過60歲。剛開始學的時候,村民們一上臺就緊張得手腳發抖。能有今天的表現,我真為她們感到驕傲。”陳祥平感慨,從2024年5月開始駐村,她一邊挖掘村莊文化資源,一邊教村民們蓮花落這項傳統曲藝。

參演的潭許村村民王苗娟今年60歲,平時在家喜歡跳廣場舞。她說:“我們唱的就是村里的美食,像西瓜汁、浪麥果,以前只能在餐桌上出現,沒想到還可以登上舞臺,而且這些都是文化特派員帶我們一起挖掘創作的。”《潭許十寶》展示了鄉村文化特色,也讓潭許村的村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通過這個節目,大家對村里的美食、對身邊的蓮花落都有了更多了解。”陳祥平說,“文化特派員的工作就是要讓鄉村的文化被看見、被認同。”

不僅有省主場活動,浙江省各地“村晚”圍繞本地特色,千枝競秀。在青田縣山口村的“國際村晚”上,涌現出不少不同膚色的國際友人,非洲舞蹈熱情洋溢、英文歌曲娓娓道來,盡顯僑鄉風范;嘉興南湖區三星村“村晚”舞臺上,歌舞、樂器合奏、非遺武術等節目精彩紛呈……

陳祥平認為,“村晚”的魅力,正源自其接地氣的力量,在這個舞臺上,沒有距離感,只有最真摯的情感和最純粹的鄉音;而村民也不僅僅是觀眾,更是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承者,每一段歌舞、每一場表演,都是他們用心編織的鄉村故事,濃縮著歲月的變遷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據悉,從2015年起,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我們的村晚”便秉持“農民演、農民看、農民享”的宗旨,逐步從試點走向全省,10年來,已發展為浙江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品牌。2024年,“村晚”在全省范圍內舉辦了超過10000場,線上線下累計吸引百萬人次參與,已成為浙江農村百姓的新年俗。(光明日報記者 陸健 光明日報通訊員 秦宇航)

編輯:張澤昕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