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鐫刻不屈豐碑,遼沈大地回蕩抗日壯歌。在九一八事變爆發94周年之際,在遼寧省廣播電視局指導下,在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沈陽市文物局)、沈陽市和平區委區政府支持下,中視縱橫遼寧微短劇文化產業基地與杭州喜閱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微短劇《沈陽1931》將于9月18日在抖音、紅果、芒果、愛奇藝、優酷正式上線。以史實為骨、以精神為魂,《沈陽1931》用鏡頭回溯抗戰起點時刻的熱血抗爭,讓不屈的民族氣節在新時代煥發新聲。
《沈陽1931》劇照(沈陽和平區委宣傳部供圖)
宏觀解構:以虛實結合之筆,再現抗戰第一槍的覺醒時刻
《沈陽1931》跳出單一事件的敘事框架,以宏觀視角將近代東北的關鍵歷史節點緊密串聯。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運用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對五四運動、直奉大戰、東北易幟、郭松齡反奉等重大歷史節點進行深度解構,最終落腳于九一八事變這一抗戰開篇關鍵事件。這種敘事方式既還原了近代東北從動蕩走向抗爭的波瀾壯闊圖景,讓觀眾直觀感受抗戰第一槍響起的歷史覺醒時刻;又通過適度的藝術化加工,讓厚重的歷史更具情感張力與傳播感染力,讓“抗戰第一槍”的精神內核得以更生動地傳遞,讓民族抗爭的記憶在情感共鳴中被深刻銘記。
《沈陽1931》劇照(沈陽和平區委宣傳部供圖)
微觀刻畫:于眾生群像之中,傳遞赤誠家國情懷
區別于傳統歷史題材的宏大敘事,該劇更注重微觀層面的人性描摹。鏡頭之下,有侵略者的傲慢殘忍,其鐵蹄踏過之處,是百姓的流離失所與國土的破碎凋零;有愛國者的舍生取義,王鐵漢與志同道合的戰友們,在“不抵抗”的重壓下仍堅守初心,以生命為炬照亮抗爭之路;有普通民眾的無助與掙扎,他們在亂世中求生,卻也在國破家亡的刺激下逐漸凝聚起反抗的力量;更有江湖豪杰的膽識擔當,他們放下個人恩怨,與愛國將士并肩,用江湖義氣書寫家國大義。這些鮮活的人物交織,讓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溫度、有痛感、更有力量的人性史詩。
《沈陽1931》劇照(沈陽和平區委宣傳部供圖)
精神內核:于生死較量里淬煉信仰,以抗令之舉點燃抗戰星火
故事的主線,是王鐵漢從熱血青年到抗戰名將的成長蛻變。當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突襲北大營,“不抵抗”指令如枷鎖般束縛著將士們的手腳時,是部下的懇求、摯友的支持,更是眼前山河破碎、同胞受難的景象,讓王鐵漢毅然沖破束縛,以“國格不可棄、國土不可失”的決絕,毅然打響抗日第一槍。這一槍,不僅是對侵略者的有力回擊,更是一位愛國將領在民族危亡之際,以堅定信念捍衛家國尊嚴的使命宣言!正是因為親歷過山河飄搖的痛苦,才更懂得如今國泰民安的珍貴;正是因為銘記過英雄的犧牲,才更應傳承這份守護家國的擔當。
《沈陽1931》劇照(沈陽和平區委宣傳部供圖)
高規格制作:集結實力派班底,以匠心致敬歷史與英雄
為確保作品的歷史厚重感與藝術感染力,《沈陽1931》特邀擅長戰爭題材、風格細膩且極具敘事張力的青年導演趙春霖、耿磊執導,同時力邀深耕豎屏微短劇創作、擅長挖掘歷史細節與人物內核的編劇烈火執筆。
演員方面,《沈陽1931》集結了兼具精湛演技與角色適配度的實力派陣容,劉思博、倪菘陽、孫奇、周了鈳、瀟瀟等演員傾力加盟。他們在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其中青年演員劉思博參演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浴血榮光》,周了鈳參演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偉大的長征》。從角色理解到情感表達,這群演員以專業度打磨每一處細節,為《沈陽1931》的角色塑造注入真實質感,進一步為作品質量增添堅實保障。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九一八事變爆發94周年的特殊節點,《沈陽1931》的創作,既是對王鐵漢等早期抗日英雄的崇高致敬,也是對偉大抗戰精神的時代傳承。當九一八事變的警鐘穿越近百年時光在耳畔響起,讓我們共同在光影中重溫那段熱血歷史,銘記先輩遺志,賡續抗戰精神,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沈陽和平區委宣傳部供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