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空俯瞰,遼沈大地交通動脈蓬勃舒張,高速公路穿山越嶺、國省干線縱橫交錯、農村公路蜿蜒交織,將發展動能注入每一個角落。

9月27日,這張交通網絡又添三條強勁動脈,京哈改擴建、本桓寬、凌綏三條高速公路正式通車。消息一經發出便霸屏了遼寧人的“朋友圈”。

“我家附近就有出入口”“回家路程節省了一個半小時”……“朋友圈”的熱鬧,折射出沿線百姓對這三條高速開通的期盼和喜悅。

一路通,百業興。此次通車的三條高速公路,連山達海、樞紐銜接,是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當之無愧的“快車道”。

“十四五”以來,遼寧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強通道、壯樞紐、密網絡、做保障、優服務五大重點,以超常規舉措奮力拼搏,保障“十四五”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十四五”期間,遼寧大力實施高速公路聯網加密工程,全省共實施高速公路建設項目14個、總里程1385公里。除上述3條高速通車外,臺黑高速也將于今年10月份提前一年建成通車。此外,今年3月,秦沈一期、新阜高速全面開工;秦沈二期和本莊高速也將于年底前開工建設。

目前,我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高速鐵路地市覆蓋率、高速公路縣(市、區)覆蓋率、普通干線公路二級以上比重、集裝箱海鐵聯運量及占比等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十四五”期間預計完成交通投資超過2600億元,較“十三五”增長超過18%。

高速公路翻山越嶺,鐵龍馳騁奔向遠方。

“終于坐上了心心念念的沈白高鐵。”10月21日,網絡名人田宇在社交平臺分享他首次搭乘沈白高鐵的心情,“坐沈白高鐵去長白山,是這段時間最時尚的‘打卡’。”

9月28日,即京哈改擴建、本桓寬、凌綏三條高速公路正式通車次日,沈白高鐵正式開通運營。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連接線,沈白高鐵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也是全國首條極寒地區達速350公里高速鐵路。

七年前的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沈陽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強調要加大東北地區公共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力度,支持東北地區軌道交通、集中供熱、網絡寬帶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七年后,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沈白高鐵正式開通,撫順由此結束了不通高鐵的歷史,遼寧進入全域高鐵時代。目前,我省鐵路總里程達到6998公里,高鐵里程達到2387公里,分別位居全國第六位和第九位。

一面是打通高速高鐵“大動脈”,一面是暢通普路村路“微循環”。

10月17日,夜幕降臨,大連市普蘭店區皮口海域燈火通明。在東北地區里程最長的跨海大橋——大連長海大橋項目建設現場,打樁機轟鳴,焊花飛濺,上千名建設者24小時加緊作業,全力推進這項重大跨海工程沖刺年度建設目標。

長海大橋是全國在建投資規模最大的陸島公路項目,是中國唯一的海島邊境縣陸島大橋,建成后將把長海縣與普蘭店區的1小時船程縮短為18分鐘車程,徹底終結當地“看天出島”的交通困局。

這是我省大力實施普通公路重大項目建設和基礎路網提升工程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普通公路重大項目建設和基礎路網提升工程,共實施普通公路等重大項目61個,建成錦州外環、撫順東環等繞城公路10條,干線公路累計完成維修改造1.05萬公里,全省二級以上公路比重達到95.6%,居全國前列。

同時,新改建農村公路9500公里,維修改造農村公路2.1萬公里,完成農村公路安防工程7100公里,2023年在全國率先實現具備條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建設朝陽市紅山文化之路等旅游公路11條共計2400公里,創建美麗農村路5000公里,大連快二線、崔桂線分別獲評全國“十大美麗農村路”“最具人氣路”。“四好農村路”建設得到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

交通,是物流的保障,物流通則經濟穩。近日,一輛滿載著超1000箱進口冰淇淋的TIR運輸車輛緩緩駛入國際公路運輸沈陽近海誠通集結中心,標志著遼寧省TIR國際公路運輸業務首次實現進出口雙向貫通。

TIR是國際公路運輸系統的簡稱,如今已成為繼空運、海運、鐵路運輸之后的“第四物流通道”。“十四五”以來,我省推動TIR運輸實現“零”的突破,當年作業量躍升至全國第四位,沈陽被國際道路運輸聯盟認證為東北首個TIR集結中心。

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動運輸結構優化調整。今年以來,我省已完成海鐵聯運量128萬標箱,同比增長19.7%,占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16.7%,排名全國前列。

大道連山海,通衢向振興。今日之遼寧,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正向著交通強省快速駛近。(遼寧日報記者 趙婷婷)

編輯:李子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