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歌曼舞,鼓瑟齊鳴。近日,遼寧省市民文化夜校鞍山市海城分校在海城市圖書館掛牌,為海城居民的夜間文化生活增添亮色,這也是全省首家縣級市民文化夜校。市民夜校讓藝術“飛入尋常百姓家”,使海城居民的夜生活有了新去處,“白天上班,晚上學藝”“平時上班,周末上課”,在市民夜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文化天地。
從60后到00后
課堂秒變“跨齡”社交圈
海城市文化館古箏教室里傳來清脆悅耳的琴聲。15名彈奏者的指尖流淌出裊裊琴聲,婉轉悠揚……他們是海城市民文化夜校首批古箏班的學員,經過4節課的學習,已逐漸能夠流暢彈奏簡單的歌曲。
教室里,古箏班教師馬凈凈帶領學員復習上一節課教授的練習曲,糾正學員的指法錯誤,學員們也積極與老師交流。
走進干凈整潔的教室和寬敞明亮的練功房,古箏班、書法班、繪畫班、美妝班、形體模特班等,這些班級的學員有60后、70后、80后、90后也有00后,年齡跨度大,學員來自各行各業,因為共同的愛好走到一起來,大家一起學習,其樂融融,互幫互助。
在課堂上,學員們既能在古箏彈奏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在書法與繪畫中領略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
記者在現場看到,書法教室里坐得滿滿當當,49歲的學員胡穎在教師周瑩的指導下,在一筆一畫地臨帖,書寫著內心的平靜與追求。“此次看到海城市民文化夜校招生就報名了。我們70后對夜校不陌生,有一陣子夜校可火了,但大伙兒都是奔著學技術去的!現在不一樣了,文化夜校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與以往有很大不同,讓參與者感到輕松自在,享受文化滋養。”胡穎說。
58歲的周瑩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鞍山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他說:“市民夜校的爆火,既是文化惠民工程的生動實踐,也折射出百姓對精神生活的深層渴求。”
“白天工作,下了班學畫畫,這里不僅是學習繪畫的平臺,還是溝通交友的平臺,擴大了我的社交圈。”國畫班的王琳琳聊起夜校興致勃勃。
500元12堂課
公益價讓藝術觸手可及
我省市民夜校依托不同藝術領域,結合學員需求,設計課程內容。課程周期、人數依內容而定,每節課時長從1.5小時到3小時不等,打造個性化定制服務。
形體模特同書法、繪畫、古箏一樣,也是市民文化夜校課程之一。市民夜校形體模特課堂上,王娜正在專心致志地跟著張艷燕老師練習步法。“在這里既能學到知識又能放松自己,老師很認真很耐心,一遍遍示范,還為我們單獨指導。一節課下來,我感覺自己更加自信了。”王娜高興地說。
在美妝班,20名學員正緊跟李婷老師學化妝,李婷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傳授實用的美妝技巧,讓學員們細心領悟每一個動作要領,在歡笑聲中收獲滿滿的“干貨”。
“性價比”是市民夜校的一大“賣點”,相比商業培訓課程動輒四五位數的報名費用,海城市民夜校500元12節課的公益定價讓藝術門檻變得親民可及。而豐富的課程內容、優質的師資力量、靈活的上課時間,也是不少人選擇市民夜校的原因。
“我省市民夜校一盤棋,先是省、后是市、再到縣,還要開到鄉鎮,在全國是一個創新,把市民夜校開到百姓家門口,讓市民夜校成為全民終身學習的新風尚。”遼寧省文化館館長鄭直說,遼寧省市民文化夜校(總校)于去年 4 月啟動,沈陽地區累計招收學員近 3000 人次,之后,又在鞍山、阜新、海城開設分校。市民夜校打破了文化館長期以來服務對象集中于“一老一小”的局面,通過設置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技藝培訓課程,彌補了中青年群體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空白,緩解了文化資源供給與當代中青年蓬勃旺盛的文化需求間的矛盾。
在市民夜校,無論是零基礎的文化愛好者,還是希望提升技藝的專業人士,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享受到優質的文化教育資源。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