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化、智能化改造有了核心利器。日前,在沈陽中國工業博物館,兩款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工業無線通信芯片揭開面紗,標志著我國在工業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取得了從標準引領、技術領先到芯片首發的關鍵性突破。

隨著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球,柔性化生產、多機器人協同作業等新形態正深刻重構工業生產模式。然而,支撐這些高速、高精度應用的“神經中樞”——工業通信網絡卻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更關鍵的是,物理線纜已成為工業智能化邁向更深層次的瓶頸。

此次發布的新一代工業無線通信芯片由遼寧遼河實驗室和沈陽市邦粹工業通信與安全研究院聯合研發,包括通用型與專用型兩款。沈陽市邦粹工業通信與安全研究院院長楊雨沱介紹,針對運動控制的“硬實時”需求,芯片實現“端到端全鏈路確定性時延”,數據直接通過芯片的專用通路發送出去,從幾毫秒的時延縮短到最低50微秒以內,有了20倍甚至更多的提升;在安全性上,芯片支持物理層的波形管控,實現了本質上的安全,并且在實際工業場景中達到了99.999999%的可靠性。

“相當于用手機替代座機。”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遼寧遼河實驗室副主任曾鵬表示,以往工廠里的網絡傳輸只能用物理線纜方式,此次發布的芯片在諸多方面實現技術突破,可實現全面無線化,進行無處不在的通信和大面積的數據采集和感知,進行更加優化的決策和控制,將真正做到透明工廠、數字工廠、智能工廠。

此次兩款新一代芯片的發布,意味著我國自主工業無線技術體系實現完美閉環。該芯片的WIA-FA技術,是我國自主提出的工業無線網絡標準,并于2017年成為工業高速無線控制領域唯一的IEC國際標準。如今,基于我國自主標準成功研發出核心通信芯片,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核心技術、國際標準到核心芯片的全面自主可控。

以自主芯片為基石,沒有線纜束縛的柔性產線、自由穿梭的同步機器人、無線互聯的精密儀器和黑燈工廠等全新應用場景將加速走進現實,并有望形成強大的市場牽引力,為工業升級提供強有力支撐。(遼寧日報記者 金曉玲)

編輯:李子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