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鞍山4月24日消息(記者宗韶峰)“淡季一天能賣上五千塊錢,想都沒想到。”4月初,在位于遼寧省鞍山市的千山景區,經營了快20年的商戶一邊忙著招呼游客,一邊和記者說道。
千山,古稱積翠山,相傳有九百九十九座山峰,遙望若青蓮接天,故得名千山,如今已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就在幾年前,這里和全國許多景區一樣,經歷了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擔負著景區運營和管理職責的千山旅游集團同樣舉步維艱。然而,2024年,千山旅游集團交出了旅游綜合收入1.03億元、接待游客數量同比增長25%的優異答卷,創五年內新高。
從“躺在政府的懷抱里”,到主動躍入市場造血發展,這家國企,經歷了怎樣的“逆襲”?
千山被譽為“遼東第一山”(央廣網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解“人”字密碼
說起剛到千山旅游集團時,“端著鐵飯碗,望著大鍋飯”的場景讓董事長李曉梅記憶猶新:“員工精氣神不足,工作主動性不強。”
成事之要,關鍵在人。如同千山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第一座要翻越的,是如何凝聚人心、提振士氣。
在員工鄺野看來,自2024年4月集團新班子上任以來,破局立新,新境迭出,“第一次參加‘兩優一先’表彰大會,第一次參加集團登山活動,醫療專家還來給我們義診。”
“兩優一先”表彰大會現場(央廣網發 千山旅游集團供圖)
更加觸動鄺野的,是單位食堂每天中午開始供應水果,看似小改變,卻傳遞著關懷:“景區距離市區較遠,平時買水果不方便,午餐能吃到水果,讓我們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
暖心,更要聚力。在千山旅游集團,一套新的考核獎懲制度將“大鍋飯”打破,個人薪酬績效與引客引流、服務質量、工作貢獻相結合,職工主動性被大大激發。
千山旅游集團的辦公場地,因建成年代較早,設施陳舊,“找外包公司修繕,要20多萬元的費用。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李曉梅說,通過發動員工,大家動手干,只花費了9萬元便讓辦公樓煥然一新。
2024年7月,千山景區遭受幾十年未遇的特大暴雨災害,基礎設施損毀嚴重。一筆不小的維修費用,對于企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參與木棧道粉刷的觀光車司機關月向記者回憶,彼時,整個集團的人齊上陣粉刷護欄,“沒有人抱怨,甚至有的人邊唱著歌邊干,就感覺每個人都把這當家了,家好了,每個人才會更好。”
原本預算60萬元的粉刷木棧道項目,最終只用了19萬元就全部完成,“2024年景區綜合維護成本同比下降了15%。同時,圍繞提高項目和采購市場化水平,進一步完善企業內控機制,加強市場考察,引入競價入圍,全過程公開透明,嚴防暗箱操作,堵住了‘跑冒滴漏’,有效壓縮各類采購成本近5%。”李曉梅告訴記者。
更新改造后的千山景區正門廣場(央廣網發 千山旅游集團供圖)
強發展根基
進入4月,千山迎來踏青賞花潮。《紅樓夢》里《踏雪尋梅》的拍攝取景地、“如愿千山”等打卡點吸引了大批游客拍照留念。“變化很大。環境好了,值得游玩拍照的地方也更多了。”一位兩年多沒有來過千山的沈陽游客向記者坦言。
“打掃好屋子再請客”,是中國人待客的傳統。做文旅,更是如此。
8月,災后閉園的千山景區,重建道路、護坡等59處,修復受損設施300余處,僅用了15天就重新開園營業,更新改造后的正門廣場煥然一新,景區重新煥發生機。
今年,全長1255米的南北互通人行步道也正在加緊建設中。原本“各自為戰”的北部核心景區和南部仙人臺國家森林公園兩大區域間通行,需繞行9公里,步道貫通后,南北景區不僅互通,票務系統等服務也將實現互聯。“北部景區目前的承載能力是5萬到6萬人,南北通流之后,既加大了整個景區的承載能力,對南部景區也能起到帶動作用。”千山旅游集團項目工程部部長孫桂紅表示。
千山景區將實現南北互通(央廣網發 千山旅游集團供圖)
景區升級,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連接,更是服務業態的提升。圍繞21個主要攤位,千山景區明確入駐條件,提高資質門檻,以公開投拍的方式,引入商鋪品牌化經營,不僅年租金提高30%,經營產品也更加豐富、價格更加親民。
愛爾牛奶是鞍山本土乳業品牌,2024年5月1日入駐景區以來,推出多款定制化產品,千年古剎化身“網紅冷飲”。平價的運營模式加上獨具特色的“鞍山味道”,讓愛爾牛奶迅速登上“必買榜”。“小長假期間,單店營業額日均突破2萬元。平時周末的日均營業額也在8000元以上。”愛爾牛奶市場部經理汪敬文說。
時隔僅僅三個月,愛爾牛奶在景區的第二家分店便正式開門迎客,汪敬文告訴記者,目前企業已開始布局第三家分店,“收益其實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給我們很多的驚喜,隨著千山景區人氣越來越旺,我們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一花引得萬花春”,蜜雪冰城、信利食品、云友米線等品牌接踵而至,帶動了文旅產品和服務的提質升級。
筑牢根基,更要破圈生長。鞍山被譽為“南果梨之鄉”,種植面積達40萬畝。當“田間果”與奶茶相遇,又是怎樣的一番滋味?“吃過南果梨,但是南果梨奶茶還是第一次喝。有股淡淡的梨的清香,覺得挺有特色的,就買了一杯嘗嘗。”吉林游客班女士品嘗了南果梨奶茶后這樣說道。
南果梨奶茶推出不到一年,銷量超過3萬杯,南果梨咖啡、南果梨酒等跨界風味也相繼亮相,傳統果品實現了向文旅爆款的轉型。“把本地特產結合游客更喜歡的形式,衍生出更豐富的產品,讓更多的人能品嘗到鞍山的獨特滋味。”南果梨奶茶店負責人劉爽說道。
此外,千山旅游集團下決心將存量資產“喚醒”,通過創新業態、重構場景、優化運營模式,推動“老空間”向“新地標”蛻變,釋放資產效能。
始建于1993年的游樂園,游樂設施老舊,經營難以為繼。千山旅游集團經過多方協調,以公開拍賣經營權的形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承租方也吃下定心丸,加大設施改造投入,游樂園活力不斷恢復。
此外,千山旅游集團通過招商引資,正將閑置9年的圓通賓館打造成養生休閑素食品牌,有效填補千山高品質休閑住宿和美食的空白。
“對資源活化再生,對消費場景多元重構,實現老樹發新枝,新枝結碩果。”李曉梅說道。
位于千山景區游客服務中心的南果梨奶茶店(央廣網記者 宗韶峰 攝)
塑“四季千山”
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是千山風景名勝區傳統意義上的淡季。然而,今年3月7日至9日,在推出女性免票三天的政策后,景區客流持續爆棚。
“免了3天票,景區整體的收入不降反升。今年,我們還會在一些重要節日和活動期間推出免票政策。”李曉梅說,3月25日至4月24日期間,千山景區再面向所有遼寧人分時段免門票,吸引更多的人來這里登山踏青。
作為山岳型景區,門票、觀光游覽車、索道、停車場是千山景區增收的“四大件”,門票更是占據其中的半壁江山。免票的底氣來自哪里?“依托千山獨有的資源,以多元活動突破季節限制,以創新業態打破消費瓶頸。”李曉梅對記者說道。
第32屆鞍山·千山梨花節開幕式現場(央廣網發 千山旅游集團供圖)
2024年4月21日,第32屆千山梨花節開幕,這個鞍山的經典文旅品牌首次引入“千山風車風鈴節”,將風車風鈴完美融入千山秀美春光,游客的新鮮感、趣味感與體驗感大大提升。當天,千山景區迎客5.1萬余人次,創歷史新高。
奇松、峭石、古廟、梨花是千山景區的四大特色景觀。2024年11月,首屆千山奇松節拉開帷幕,“奇松尋寶”等特色活動,吸引了諸多游客前來賞奇松、品香茗。
2024年10月,首屆千山千年銀杏節盛大啟幕,金黃絢爛的銀杏葉、精彩的古風實景演藝、精心設計的銀杏節打卡點位,讓剛剛經歷了國慶長假的景區熱度不減。
2024年12月31日的跨年夜,在首屆千山冰雪千燈祈愿節的開幕式上,冰雪花燈炫彩奪目,文化表演精彩紛呈,潮玩娛樂活力滿滿,一場跨年夜的視覺狂歡盛宴為冬季旅游注入“冰雪”動力。
貫穿全年的活動,創意來自千山自己的策劃團隊,為的是打造“四季游千山”,使得“淡季不淡,旺季更旺”。鄺野是策劃團隊的一位主管,這支以“90后”“00后”為主的年輕團隊,通過將創意策劃與在地資源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景區獨特烙印的創新產品,“過去是單純賣‘風景’,現在我們要賣‘體驗’,讓游客來了能有更多互動。”鄺野說道。
首屆冰雪千燈祈愿節現場(央廣網發 千山旅游集團供圖)
活動矩陣的搭建,帶來的是游客數量的不斷攀升。景區導游對此感觸頗深:“現在工作量甚至是以前的3倍。夜游千山開通以后,晚上的人流量也比較大。”。
流量的攀升,帶來的則是消費的增長——南果梨奶茶店排起了長隊,八珍素包子供不應求,千山文創館的特色文創產品銷售火爆,景區商鋪生意紅火。“游客多了,我們的生意好了,帶動我們的服務也提升了,這不就是一個良性循環嗎?”一位商戶說道。
今年清明假期,千山人氣十足。期間,正門廣場、游客中心、電瓶車站、木棧道等處擠滿了游客,甚至前往周邊老院子景區的車輛也是川流不息。“一車出發、全域受益”的漣漪效應凸顯。“一顆南果梨撬動一條產業鏈,一場文化節能激活一座城,這時候文旅產業的乘數效應才能真正發揮出來。”李曉梅說。
每年4月,千山梨花盛放(央廣網記者 宗韶峰 攝)
4月25日,2025鞍山·千山梨花節將拉開帷幕,與往年不同,今年的梨花節將升級為“梨花季”,通過時間維度的延展、活動內容的更加多元,打造更深度、更立體的春季文旅體驗。
跨越千山萬壑,方見云海壯闊。如同九百九十九座山峰,千山文旅集團也正將登山繩拋向更高處,翻越發展的“千重峰”,逐夢文旅的新高度。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