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則媒體的報道引發社會關注:有多所高校告別“四年制”,正在積極推行“完全學分制”。

  其實,“四年制”作為本科教育的“學制”,是不能這么容易被“告別”的。“學制”概念,是教育制度的基石,這個概念有廣義、狹義兩方面含義。按照顧明遠先生的判斷,廣義的學制,一般指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制度,反映教育內部的結構及其相互關系,包括學校性質、任務、入學條件、學習年限及其相互之間的銜接關系;狹義的學制,一般指學校等級及其修業年限。在日常語言中,“學制”一般指狹義的“學制”概念。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主要采用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六三三”學制。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學制,則主要是四年制或五年制,不同專業有不同學制安排。確定各專業學制的官方文件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例如,在2024年專業目錄中,“物理學”專業(專業號:070201)、“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專業(專業號:030205T)的學制是四年;“臨床醫學”專業(專業號:100201K)、“中醫學”專業(專業號:100501K)的學制是五年。因為不同專業學制不同,嚴格來講,不少綜合性大學的專業多,學制并不完全統一,一所高校告別“四年制”的說法并不嚴謹。

  與“學制”相關的概念還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概念,非全日制學生一般指邊工作邊學習的學生。其中,在本科階段的全日制高校中很少有非全日制本科生;在非全日制的高校,如國家開放大學中,幾乎全部學生都是非全日制學生。在研究生教育階段,也有一些“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邊工作邊學習,他們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對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他們選擇的專業學制是固定的,但是他們的學習年限有很大靈活性。

  與“學制”相關的概念還包括“學年制”“學分制”“學年學分制”“完全學分制”概念。學分制指課程的學習量都以學分來度量,學習進程中學生不是齊步走,而是有很大的選課、選專業的學習自由,有安排自己學習進程的學習自由!巴耆珜W分制”概念中何謂“完全”一直有所爭議,在北京大學當下意味著學生在選課系統中可以看到所有院系的課程,可以選擇所有院系的課程。從教育財政角度看,“完全學分制”還意味著按照學分收費、按照學分撥款。由于學生學習進程不統一,因此學生每學年完成的學分量不統一,因而撥款的計量單位不是注冊學生的具體人數,而是一個基于學分的折合數,稱為“全日制學生基于學分的折算當量”(以下簡稱FTE)。年度FTE主要以一學年(兩個學期,或三個學季)學生應當完成的學分學時數為關鍵計量轉換單位。從教育財政角度看,我國還沒有一所高校實行“完全學分制”。

  實行學分制的高校有少數具有較強學習能力的學生每學期選課較多,因而可以三年完成所有學業,這樣他們可以提前畢業,其學習具體年限具有靈活性。在2017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學習年限的靈活性在第三十二條表述如下:“學生提前完成教育教學計劃規定內容,獲得畢業所要求的學分,可以申請提前畢業。學生提前畢業的條件,由學校規定!

  學制固定前提下,提前完成學業的學生可以提前畢業,如果學生在四年(或者五年)尚未完成學業,能否“延長學習年限”呢?這也是當下討論的一個熱點問題。這個問題的本質是教育財政補貼的公平性問題。當下,對于尚未達到畢業要求的學生,學校可以讓學生暫時“結業”。結業后,學生不再具有在校生學籍,同時也失去了應屆生身份,各級財政不再為學生撥款。他們可以作為“旁聽生”補修尚未完成的課程,按學分繳費,全額承擔在此期間的教育成本。完成全部學分后,校方可以為學生換發畢業證和學位證。

  實際上,每一名本科生都早已有了提前畢業的學習自由。

 。ㄗ髡呦当本┐髮W教育學院研究員)

  盧曉東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7月28日 05版

編輯:馮儀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